「死亡連署」延燒,中選會再告發20案,最高檢發交9地檢署啟動調查
立委罷免行動風波未平,「死亡連署」爭議卻持續擴大。中選會再度出招,本週向最高檢察署送交第二波共20件罷免案,指控罷團人士涉嫌偽造文書、甚至冒用往生者身分進行連署。最高檢已於4月14日正式受理,並迅速將案件分發至全台9個地檢署,展開全面偵查。
這場風暴可追溯至今年2月,中選會陸續接獲多達64件罷免案申請。扣除不符規定與重複送件的案件後,仍有61件進入審查流程。隨著各地查對作業進行,卻陸續發現部分連署書可能涉及違法造假,甚至驚見早已過世的連署人名字,讓整起罷免運動蒙上巨大陰影。
面對連署造假疑雲,中選會早在4月初就已展開第一波行動,針對其中19件案情明確者主動告發。這批案件涵蓋16件立委罷免案、1件縣市長罷免案與2件縣市議員罷免案,對象橫跨藍綠,並非單一政黨所屬。最高檢接獲後,已分別轉交台北、新北、桃園、台中等11個地檢署處理,目前皆已完成分案、進入偵查蒐證階段。
而最新一波的20件告發案,則全數為立委罷免行動。最高檢於4月14日收到告發函文,旋即將案件分送至包括北部與中南部共9個地檢署辦理。至於尚未告發的其餘2件,中選會表示資料仍在彙整中,待文件齊備後將依法補件告發。
這場「死亡連署」風暴已不僅僅是政治攻防,更牽涉到刑法與個資法等重大法律問題。據了解,最高檢此次調查範圍將鎖定是否有人涉嫌偽造文書、竄改或盜用個資,甚至可能擴及組織性操作與幕後主使者。整起事件若查證屬實,相關人士恐面臨刑責,不容小覷。
隨著調查逐步展開,罷免是否仍能維持正當性、各地連署是否受到影響,也成為接下來政壇與輿論關注的焦點。在罷免權利與法律紅線之間,如何拿捏分寸,成為這波風暴中最關鍵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