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小吃」漲到突變「奢侈品」?網一票人指它最扯:寧願買便當

近年來物價飛漲,民眾感受最深的,往往不是超市標籤,而是日常生活中的小吃價格。原本象徵平民日常的「國民美食」,如今卻漲得讓人吃不下去。一名網友在論壇發文指出,現在一份蚵仔煎動輒75元起跳,章魚燒更是從「3盒100」變成「1盒60」,不禁想問:「有哪些小吃漲價後你就再也不吃了?」貼文引起大批網友共鳴,最多人點名的,就是「雞排」。

這位網友回憶,幾年前疫情剛過時,小吃價格就明顯上漲,蚵仔煎一盤從六、七十元漲到將近百元,幾乎追上一個便當。他提到,以前章魚燒3盒只要100元,現在卻要花將近兩倍價格才能吃到一盒,實在無法接受。

不少人在留言中直言「雞排漲得最離譜」,從早年銅板價飆破70元大關,現在有些甚至開到80元起跳。網友紛紛表示:「超過70我就沒再買過」、「雞排這價格我寧可去吃便當」、「吃一塊肉不如吃一整餐」。

除了雞排、蚵仔煎,章魚燒也是被點名次數極高的小吃。「已經兩年沒吃了」、「CP值低又吃不飽」、「記得25年前賣35元都覺得貴,現在破百根本沒必要」——類似的意見比比皆是。

更有網友表示,現在乾脆放棄夜市小吃,轉而選擇價格更穩定的正餐。「夜市花300元以前能吃一圈,現在只能點三樣」、「叫得上名字的小吃幾乎都比便當貴,早就不吃了。」

對許多台灣人來說,小吃不只是食物,而是一種生活習慣與文化。但在價格節節上升的今天,當便當變成「更理性的選擇」,那些熟悉的味道,也不再那麼親切。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