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關稅大戰!外媒競猜:川普與習近平誰能撐得久?
當前中美之間的貿易緊張局勢持續升溫,隨著川普宣布對中國商品課徵高達125%的懲罰性關稅,北京方面也火速強硬回應,雙方彷彿進入單挑狀態的全面對抗。這場涉及數千億美元貿易額的角力,已不僅是經濟層面的衝突,更牽動全球政經格局。外界普遍關心的焦點不再只是關稅是否落地,而是習近平與川普誰能撐得久、誰會先退讓。
川普選擇對全球多數國家暫緩關稅,但唯獨針對中國立即重拳出擊,這個策略讓多家外媒認為,美方擺明了就是要單挑中國。《法國國際廣播電台》認為,中方目前已拒絕美方所謂「最後通牒」,並以「錯上加錯」來形容華府的決策,表示將奉陪到底。北京的立場鮮明且毫不退讓,反映出這場對抗已不僅是貿易工具上的較量,更是國力與體制耐力的競賽。
《費加羅報》進一步指出,這場衝突其實早有前兆。習近平致力於推動中國崛起為全球強權,而川普也不會如過去美國總統一般選擇妥協。只是與習近平相比,川普在這場較勁中處於不利位置:中國多年來已著手降低對外依賴,同時培養出全球供應鏈對中國的依賴性,換句話說,中國已逐漸建立起「你離不開我」的格局。而川普一方面挑起貿易戰,另一方面卻也削弱了美國的兩大支柱:全球軍事影響力與美元霸權。《費加羅報》援引高盛分析指出,若貿易戰導致美國企業利潤受損、消費力下降,那麼美元作為全球主導貨幣的地位將面臨根本挑戰。
對此,《紐約時報》的觀點也值得關注。該報認為,習近平面臨的難題在於不能示弱,否則將損害其在國內的威望與權力基礎。但若強硬反擊,又可能讓局勢持續惡化,導致全面升級。布魯金斯學會中國中心主任何瑞恩指出,北京顯然認為滿足川普的新要求毫無實質利益,只會延後美國削弱中國發展的戰略步伐。
《華盛頓郵報》的分析也指出,北京雖處於整體經濟結構較脆弱的位置,但他們沒有退路,也絕不願在公開壓力下屈服於川普的意志。這場對峙既是權力的較量,也是面子的較量,而在中國的政治語境中,「面子」不容被撕破。
《經濟學人》則提供了另一種視角。它認為中國領導人相信自己終將獲勝,原因在於美國社會無法長期承受高關稅所帶來的通膨與就業危機。一旦美國國內出現經濟疲軟或失業率上升,川普就很難在選戰中維持民意,屆時他或許不得不主動回到談判桌上。畢竟,中國沒有選舉壓力,而美國總統卻有連任壓力。
正因如此,《華爾街日報》分析指出,與川普相比,習近平擁有「耐戰」優勢。他不需考量選票、媒體與國會壓力,也更能以長期戰略作為指導。報導更直言,如果這是一場「誰先撐不住」的比耐力比賽,那麼習近平可能會是笑到最後的那一位。
中美貿易戰從未只是關稅爭端,而是全球兩大經濟體在制度、價值觀與國際影響力層面的正面衝突。眼下雙方都不願讓步,也都不具備輕易退出的條件,世界只能屏息以待:這場撼動國際秩序的對決,最終會由誰撐到最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