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關稅政策遭爆漏洞?亞馬遜賣家揭陸供應商「暗黑避稅手法」
美中貿易戰持續升溫,美國針對中國進口商品加徵最高145%的高額關稅,中方則回敬125%的報復性關稅,雙方關係再度緊張。而這場關稅大戰,不僅衝擊中國製造業,也波及美國本土的零售通路與賣家。其中,亞馬遜平台上的賣家首當其衝,一些大陸供應商更疑似透過灰色手法試圖鑽法律漏洞,協助美方業者規避高額關稅,相關行徑引發關注。
根據《財星雜誌》(Fortune)報導,一些中國供應商私下向美國亞馬遜平台上的中型品牌賣家提供所謂的「關稅解決方案」。表面上是技術協助,實際上卻涉及涉嫌虛報商品價值、低報發票金額、甚至調整報關資料的非法操作。
報導指出,有5至6家中國供應商透過電子郵件與微信聯繫一間在亞馬遜市佔率不小的家居品牌,提議採用幾項避稅方式。例如,一名供應商明白表示,「許多美國公司為了節省成本,都會使用較低金額的發票來進口商品」,建議買家「可以考慮看看」這種方式。另一位更直接指出,可以修改商業發票上的申報價值,以達到降低關稅的效果。
除了偽報價值的方式,供應商也建議使用「完稅後交貨(Delivery Duty Paid, DDP)」方式來操作。這種模式下,賣家不用直接面對關稅問題,由供應商負責所有清關手續與稅金,但實際報關內容如何則缺乏監督,存在相當風險。
此外,也有部分供應商表示願意稍微下調批發價格,試圖用價格優惠分擔部分關稅壓力,但調幅不大。另一些供應商則坦言,已開始評估將產線移出中國,轉往關稅較低的國家如越南、墨西哥設廠,但轉移產能需要時間與資源,短期內難以見效。
這些操作反映出美中貿易緊張局勢下,中國廠商與美國買家之間正在尋找各種「灰色地帶」試圖減緩衝擊。然而,這些手法一旦被美國海關查獲,不僅可能面臨重罰,還可能對品牌聲譽造成嚴重傷害。外界普遍認為,這也突顯出川普強硬貿易政策背後的執行難題——高關稅雖然震懾了對手,但在實務層面仍可能遭遇規避與漏洞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