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內放1物,近半車主罹血癌,專家:夏天像毒氣室更毒

隨著氣溫飆升,車內溫度也迅速上升,但你知道嗎?在烈日曝曬下的車內空間,可能暗藏致癌危機。「無毒教母」譚敦慈警告,車內高溫會促使內裝材料釋放有害化學物質,尤其是「甲醛」,長期吸入恐導致免疫系統受損、影響神經系統,甚至增加罹癌風險。她建議駕駛人上車前一定要先開窗通風,並且避免放置芳香劑,否則等同「在毒氣室裡開車」。

譚敦慈指出,許多車內常見的塑膠、皮革、隔音棉材料,在高溫下容易釋出甲醛和其他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s)。尤其是在密閉空間內,這些有毒氣體濃度迅速升高,對人體呼吸道、肝腎功能及神經系統都可能造成傷害。而市面上常見的車用芳香劑,為了讓香味持久,常含「定香劑」,其中可能含塑化劑、有機溶劑等危險物質,吸入後恐影響賀爾蒙系統,對兒童與孕婦更具危險。

她也分享自身經驗,即使愛車長期停放在戶外高溫下,她也從不馬上進車,而是先將窗戶全搖下來,打開車門開開關關數次,加速空氣對流再上車。她提醒,「千萬不要為了趕時間,讓自己曝露在這樣的空氣中,這是一種看不見的長期慢性毒害。」

不只如此,這類車內毒害問題也曾引起社會關注。室內環保設計師錢毅在節目《醫點不誇張》中提到,2019年某汽車品牌爆發隔音棉疑似甲醛超標事件,造成約83名車主陸續罹癌,其中將近一半診斷為血癌。錢毅表示:「這些車主每天開車上下班,長時間吸入毒氣,身體早已出現警訊,直到有人追查原因,才發現竟是車內建材出了問題。」

譚敦慈也舉例,一名計程車司機因長期在車內使用芳香劑,後來出現記憶力衰退、頭暈乏力等症狀,經醫師評估後才懷疑與長期吸入車內化學氣體有關。她強調,「我們已經生活在充滿空汙的城市環境裡,車內更應該成為喘息的空間,而不是化學物質堆積的密室。」

專家建議以下幾項簡單步驟,有助降低車內毒害風險:

  1. 開車前先開窗、開門通風數次,讓車內空氣快速交換。

  2. 避免使用芳香劑或香氛掛飾,改用天然芳香袋或精油替代,但也需適量。

  3. 選購車內配件應注意材質來源,避免選擇來路不明、價格低廉的產品。

  4. 定期清潔車內空調濾網與內裝,減少灰塵與化學物質累積。

  5. 停車時盡量選擇陰涼處或使用遮陽板,減少陽光直射造成溫度飆高。

最後,譚敦慈提醒:「我們每天與車子相處的時間可能比家人還多,別讓這個空間成為慢性中毒的溫床,重視細節,就能遠離風險。」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