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罷免最新民調「不合理」之處,林濁水點出:民眾心理矛盾

全台大罷免風潮正持續延燒,目前已有多達35件針對泛藍立委的罷免案進入第二階段連署,民進黨立委則有15件罷免案達成第一階段門檻。儘管行動如火如荼,最新民調卻顯示民意態度相當矛盾,數據前後難以對應,引發前立委林濁水關注與質疑。

根據台灣民意基金會最新發布的調查,有高達59.3%的民眾表示「不贊成」這波大規模罷免行動,贊成者則為33.8%。但當進一步詢問是否會參與第二階段連署時,卻有39.6%表示「可能會參與」,高於贊成罷免的比例。而對於「是否應立即停止這場罷免運動」,更有43.3%的受訪者表示不同意停止。這組數據顯現出民意中的複雜矛盾,引起政治觀察者的高度關注。

林濁水16日在臉書撰文指出,這份民調反映出民眾在罷免議題上的心理混亂。他直言:「數據非常不合理,說明民眾在大罷免衝擊下,心理處於矛盾狀態,難以形成清晰且合乎邏輯的主流立場。」他同時分析,罷免運動雖然雙邊開火,但國民黨顯然受創更深,從罷免連署進展來看也可見端倪:針對藍營立委的35件罷免案,全數逼近甚至已突破第二階段的10%門檻;而針對綠營立委的罷免案中,僅有15件通過第一階段的1%門檻。

該民調同時公布了總統賴清德的施政支持度。結果顯示,45.9%民眾贊同賴總統處理國政的方式,45.7%則不贊同,與上月相比,聲望微幅下滑3個百分點。台灣民意基金會董事長游盈隆分析,這波聲望下滑與兩項短期變數有關:一是大罷免運動的政治震盪,二是美國前總統川普可能復出帶來的新關稅政策影響台灣經濟預期。

此外,調查也更新政黨支持度分布:民進黨獲得37.8%的支持,略增0.5個百分點;國民黨為19%,下滑1.5個百分點;民眾黨為13.6%,微幅上升0.1個百分點。此一變化或可反映罷免運動激化後,泛藍陣營承受較大反彈壓力。

本次總統與政黨支持度民調,訪問時間為2025年4月7日至9日,對象為全台20歲以上成年人,採用市話與手機並行的雙底冊抽樣方式,市話佔70%、手機佔30%。有效樣本為1080人,抽樣誤差在95%信心水準下約為正負2.98個百分點。

另關於罷免民調部分,則由台灣民意基金會委託山水民意研究公司執行,調查時間為4月7日至10日,樣本結構相同,抽樣誤差也為正負2.98個百分點。

大罷免尚未落幕,民意仍在變動中。接下來幾週,各方如何解讀數據、調整策略,將牽動罷免成敗及2026地方選舉的政治氛圍走向。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