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關稅踩剎車但危機未解,布林肯警告:美國正被盟友疏遠
當前圍繞美中關稅的角力,再度將美國總統川普推上全球輿論的風口浪尖。雖然他日前宣布暫停對中國以外國家的關稅措施90天,讓股市一度出現強力反彈,但這場暫時的喘息並不代表危機解除,反而凸顯出一連串更深層次的結構問題。從經濟到外交,美國正面臨的風險正在不斷升高。
這幾天的美股如同坐上雲霄飛車,在川普態度大轉彎後,市場短暫回暖。然而,觀察家普遍認為,這波政策變動的真正驅動力,並非來自川普對全球化的妥協,而是美國國債市場的警訊。當外國投資人開始大量拋售美債,導致殖利率上升,反映的是全球對美國信用與政策穩定性的疑慮。美國政府若想繼續籌資,就得付出更高代價,這不僅可能拖累經濟,甚至引爆新一波金融風暴。
《大西洋月刊》便指出,川普之所以收手,很可能是意識到國債市場的變化比國際反彈更為致命。一旦失去債市信心,將意味著美國經濟根基的動搖。雖然川普陣營極力否認政策失誤,甚至仍對外宣稱這是為了談判籌碼,但實際上,美國經濟的脆弱已暴露無遺。高盛等投行原本將美國經濟衰退機率調高至65%,在川普退讓後又迅速調降至45%,但這仍比他剛上任時的15%高出三倍,足見市場對政策信任仍未恢復。
經濟的不確定性也正蔓延到外交層面。前國務卿布林肯在卸任後首次受訪時直言不諱地指出,川普一連串的關稅政策已對美國的盟友造成極大傷害。他認為,這些政策釋放出明確的孤立主義信號,讓昔日緊密的盟國轉向中國等新夥伴。布林肯憶及川普在白宮玫瑰園展示「對等稅率」的板子時坦言,他當下的反應是:「這些數字哪來的?完全沒有說服力。」
的確,在川普高舉「美國優先」大旗的同時,歐盟國家領導人與高層紛紛走訪北京,中、日、韓也重啟睽違五年的三方經濟對話。這些動作無不顯示,美國的國際地位正在快速滑落。布林肯進一步指出,即使美國日後與貿易夥伴重啟協商,曾經的信任也難以回復,許多盟國甚至會因應未來可能的變數而選擇與中國加強合作。
更令人擔憂的是,川普政府雖暫停部分關稅,但仍保留10%的全球普遍關稅、鋼鋁稅以及對中國高達125%的懲罰性關稅。經濟學者估算,即使依照最新政策,美國的平均關稅稅率仍將達到24%,遠高於川普剛上任時的2%。這種大規模關稅不僅扼殺了國內消費者與企業的競爭力,也將拖慢全球供應鏈運作,進一步推升通膨。
整體而言,川普的關稅政策已不再是單一的經濟問題,而是演變為影響全球金融穩定、盟友信任、乃至地緣政治平衡的系統性風險。即使短期內市場有所緩解,但這場由川普主導的「關稅大戰」正將美國一步步推向經濟與外交的雙重孤立。布林肯的警告聽來或許尖銳,但對美國而言,這正是一面必須面對的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