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最新年報出爐!「南京廠 VS. 美國廠」營收差異驚人
台積電最新年報出爐,不只是AI進展有亮點,海外廠房的賺賠狀況也一併攤在陽光下。結論只有一句話可以形容:南京在笑,美國還在燒錢。
2024年,全球景氣還在不穩定中晃啊晃,不過根據董事長魏哲家在股東報告書裡的說法,台積電基本上是走穩中求進的路線,AI需求穩穩成為下一波引擎。他強調:「AI的形式將百花齊放,而企業 AI 將是未來數年需求的結構性來源。」換句話說,不只是科技巨頭,一般企業也會越來越依賴 AI 來提升效率、速度與品質,台積電當然是直接受惠。
但真正讓大家瞪大眼的,是這份年報揭露的海外財報數字:美國亞利桑那州新廠,去年虧了將近143億元新台幣,累積四年下來,總共已經燒掉394億元;反觀中國南京廠,光去年就淨賺260億元,幾乎是美國廠的兩倍翻。
這還沒完,台積電在日本的投資去年也小虧了43億多元,歐洲虧損5億多。簡單說:除了南京廠在發財,其他地方目前還都在「耐燒」。

根據最新出爐的股東會年報,可以看到台積電旗下海外佈局的損益狀況,其中美國亞利桑那州新廠去年認列虧損近143億元,中國大陸南京廠則在去年大賺近260億元。(擷取自台積電網站-公司年報)
那為什麼會這樣?其實魏哲家也沒避談。面對全球供應鏈重組與地緣政治風險,台積電選擇的是「多地布局、與政府合作」,像是與美國、日本的官方聯手建廠,推進在地化進程,但這也意味著前期成本高得驚人。
以美國亞利桑那廠為例,當地人力、材料、制度通通不便宜,加上人才密度跟台灣比真的有差,要達到「台積電水準」還得時間調教。台積電也說未來會透過強化當地供應鏈、智慧化管理系統來降成本,但短期內還得繼續忍痛投資。
當然還有競爭壓力。三星和英特爾早就在虎視眈眈,台積電只能加快腳步。好消息是:**2奈米製程今年底月產能預計達3萬片,最新A16製程年底也會開始量產,主攻AI伺服器和資料中心,甚至N2P與A14也已經排上量產與研發日程。**台積電這台機器,還在全速運轉中。
但話說回來,**從南京賺到美國虧,這兩者間的反差也再次凸顯出台積電在地化策略的高風險與高難度。**地緣政治要求它「不能只靠中國」,但現實財報卻在說,「目前還是中國最好賺」。
你怎麼看?是布局全球必經的陣痛期,還是「台灣最強產業」也難逃地緣政治與成本雙殺的難題?留言告訴我們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