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水扁歷時17年首次「公開演講」:不能意見不同就是「XX同路人」
19日下午,凱達格蘭學校舉行「黃信介先生紀念講座」,一位久未露面的身影緩步走上講台——前總統陳水扁,距離他上一次正式公開演講,已經過了整整17年。
「這是我這輩子最緊張的一次演講,當總統八年都沒這麼緊張過。」他語帶笑意,也坦言身體狀況仍在調養中,但準備了密密麻麻的三頁演講稿,仍堅持「呷老還能呷土豆」,抱病出席,只為再次談一談他心中的民主。
演講主題是「台灣民主的韌性與轉型」,然而陳水扁真正想說的,不只是制度與轉型,而是民主應有的「風骨」與「包容」。他強調,真正的民主不是誰聲音大、誰掌權就說了算,也不是不同意見就能隨便扣帽子、貼標籤,更不能把持異議當成「XX同路人」來打壓。
「民主最重要的不是口號,是能夠聽進不同的聲音、保護少數的發言空間。」他語氣堅定地說,台灣選擇了民主這條路,沒有後悔,也沒有回頭路。這條路不是最容易走的,但卻是最值得堅持的。
談到公投,他也話鋒一轉,指出人民應有直接表達意見的權利,這不應該被沒收或剝奪。他提醒,即便是總統、執政黨,也不能自詡為全民的代言人,因為「國家的主權屬於全體國民,未來的方向只有2300萬人能共同決定。」
他更提到,民主的核心從來不是強人政治,也不是一言堂,而是制度的制衡與彼此尊重。「在民主社會裡,沒有一個人是不能被批評的。」
走下講台之前,陳水扁的聲音稍稍沙啞,但語氣仍堅定。他不是在追憶往日,也不是在訴苦,而是藉由這次難得的機會,提醒社會:真正的民主,從來就不是單方面的贏,而是一種共同承擔與持續對話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