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關稅戰撐不住,向陸低頭了?旅美學者1句話曝關鍵

美中貿易戰打打談談,如今可能再現轉機?美國總統川普近日態度明顯軟化,對中國加徵關稅的立場出現鬆動。他17日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接受媒體訪問時透露,中國已主動釋出聯繫意願,雙方將於3至4週內有望達成新的貿易協議。他還語帶保留地表示,不打算繼續提高對中關稅,甚至考慮調降,理由是「價格太高,人們就不買了」,這種轉變讓外界震驚。

就在兩天後,旅美政治學者翁履中在臉書發文直指:「川普轉彎,並非中國低頭,而是美股撐不住、商界反彈太大,他被迫尋找下台階。」這番話立刻引發廣泛討論,也為這場表面上的「對中強硬」政策揭開了另一層現實面。

川普政府自重新上台後,一直對中國展現強硬姿態,從加稅、科技制裁,到全面施壓TikTok出售案,都試圖重塑美中經濟競爭格局。然而,這場戰爭代價極高:一方面,關稅戰導致美國企業營運成本大增,消費者面臨價格上揚壓力;另一方面,股市震盪、美股連日下跌,對川普即將面臨的選舉氛圍產生不小壓力。

根據彭博報導,波音在中國的訂單幾近凍結,中方更傳出已下令國內航空全面暫停接收波音飛機。這種以牙還牙的方式,不只衝擊單一企業,更牽動整個供應鏈與投資人信心。面對華爾街與商界壓力,川普顯然意識到——繼續硬幹,不只傷人,也傷己。

對於川普宣稱中國主動要求恢復談判,翁履中提出不同觀察。他指出,川普刻意未說明中方聯繫的具體對象,這其實是一種策略性模糊——如果北京選擇不回應,就形同默認有互動;若否認,也不會影響川普繼續操作政治話術。

「這就是典型的政治語言遊戲,」翁履中說,「既可營造『中國低頭』的形象,也讓自己在國內有『談判優勢』的姿態,便於兌現對支持者的承諾。」但實際上,中國是否真正釋出善意仍有待觀察。北京當局近期在對外言辭上保持克制,顯然在冷靜評估局勢發展。

川普在演說與受訪時不忘提及TikTok出售案的卡關,這背後也藏有潛在的談判策略。翁履中認為,TikTok對中國來說具有高度象徵意義,是面子問題;但對川普而言,卻是可操作的「交易材料」,一旦中方在貿易談判上讓步,TikTok案就有可能作為交換條件。

「這是川普擅長的交易模式,他會試圖將每個議題變成可以『deal』的籌碼。」翁履中表示,這也意味著,未來數週將是北京與華府之間的「互測期」,雙方將試探彼此底線與可讓步空間。

雖然這場角力發生在美中之間,但對於台灣與全球企業界的影響不容忽視。翁履中提醒,川普釋出轉向訊號後,意味著供應鏈政策可能重談,美中若在某些關鍵領域達成交易,不僅會影響半導體、AI技術出口與投資政策,也可能改變台灣在中美之間的角色定位。

「台灣不能只是圍觀,而必須密切關注並靈活應對。」他強調,若台商在兩強互動之間誤判情勢,恐怕會影響未來的佈局方向與全球競爭力。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