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丁「復活節停火」只是表面和平?CNN評普丁2真正目的
俄羅斯總統普丁再度出招,但這次不是飛彈,而是「和平」。19日,莫斯科突然宣布,駐烏俄軍將自當地時間晚間6時起,實施30小時的人道停火,以示對東正教復活節的尊重。這看似罕見的和解姿態,卻讓國際輿論高度警覺:普丁的停火,真的只是出於宗教與人道考量?
根據CNN評論,這場短暫的「和平秀」其實另有玄機,背後的真正對象不是烏克蘭人民,而是——華府,特別是川普政府。分析指出,普丁此舉正回應美國近期「想抽身」的外交風向,為川普營造「俄方願意配合談判」的氛圍,同時也可能藉此激化烏克蘭與華府的微妙關係。
CNN直言,這項「復活節人道停火」並非真心實意想停止戰爭,而更像是一場政治動作,目的是讓俄羅斯在國際舞台上,看起來像是那個願意停火、願意和談的一方。普丁選在這個時間點拋出停火令,不只對應節慶,也剛好踩在美國內部對俄烏戰爭越來越冷淡的情緒上。
尤其川普政府近來多次暗示「若沒有實質和平進展,美國就會停止介入」。國務卿盧比歐甚至放話說,美國對斡旋終戰已「失去耐心」,而川普更不諱言強調:「如果看不到雙方有真正想停戰的熱忱,美國將不再管這場戰爭。」
也就是說,普丁這個停火動作,可能是為川普送上順水人情。CNN分析,如果俄方釋出善意、而烏軍繼續開火,就能營造出「烏克蘭才是不願和談的那一方」,這種形象恰好與川普政府想撤手的立場相呼應。
然而,這樣的停火從軍事層面來看,幾乎不可能順利執行。CNN指出,俄烏前線交火頻繁,根本無法在短時間內傳達、落實停火命令。尤其30小時這樣的短期停火,對部隊來說反而製造混亂與風險,從命令傳達、作戰應對到後勤協調都可能陷入困境。
此外,若有任何違反停火的事件發生,無論是意外還是誤判,都可能被雙方利用成為「政治武器」。例如俄方可能指控烏軍蓄意挑釁,藉以證明對手不可信;而烏方若因此受挫,也將陷入「既背負違約之名、又無實質戰果」的尷尬局面。
CNN最後強調,真正有效的停火協議需要長時間的磋商與準備,而不是突如其來的單方面宣布。普丁這樣的突襲式「人道停火」,看似是善意表現,實則是戰略測試——他想看川普政府會不會因此更傾向與俄羅斯靠近,也觀察烏克蘭會不會在這樣的外交壓力下進退失據。
這場30小時的「和平」或許只是一場試探,也是普丁為下一盤更大的政治棋局,悄悄埋下的伏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