詐騙新招:男子在網路賣蒜頭,回傳截圖「存款秒蒸發」,這平台超多人用

賣個蒜頭竟也惹來詐騙?一名男子日前在臉書社團上張貼販售蒜頭的貼文,沒想到卻成了詐騙集團的「鎖定目標」,對方假扮買家接洽交易,再引導他加入LINE客服、配合操作步驟,結果男子一連串「乖乖照做」,短短幾分鐘內,銀行帳戶裡的1萬元就這樣不見了,宛如錢在眼前「蒸發」,讓他氣得直呼:「流程太像真的,防不勝防!」

根據內政部警政署《165打詐儀表板》提供的案例,這名男子原本只是想在社團販售自家種的蒜頭,沒想到貼文才剛發出去,隔天就收到一名陌生網友透過Facebook Messenger傳訊息聯繫,對方自稱叫做「軒浩」,表示有意購買100斤蒜頭,還立刻附上一張看似正式的轉帳明細,稱款項「正在匯出」,只要依照指示操作就能完成交易。

對方口氣親切、語氣專業,讓男子一時放下戒心。接著,「軒浩」進一步請他加入一位「洪專員」的LINE帳號,聲稱是他們的付款客服人員,會協助完成轉帳流程。男子雖覺得手續略顯繁瑣,但想著能順利賣出也沒多想,便照做加入。

「客服」接手後,透過LINE進行語音通話,詳細指引操作步驟,包括登入網銀、設定1萬元的預約提款、掃描一組系統生成的QR Code,並要求他截圖回傳驗證。過程中對方不斷以「協助確認收款狀況」、「這是正常流程」等話術安撫男子。

直到操作完畢、掛上電話後,男子突然發現自己的帳戶餘額出現異常,點開明細一看,剛好1萬元被提領轉出,整筆金額如同憑空消失。他這才驚覺自己遭遇詐騙,懊悔地說:「整套流程設計得太精密了,根本像真的一樣。」

男子隨即前往派出所報案,並將經驗公開分享,提醒其他網友即使只是在線上做小額買賣,也絕不能掉以輕心。他無奈地說:「賣個農產品也會遇到這種事,真的太誇張。」

警方指出,這類詐騙利用了通訊軟體與社群平台的即時性與親和感,讓人降低戒心。他們常假冒買家、客服等角色,製造出「交易正在進行」的錯覺,再透過技術指引轉走帳戶內的資金。

屏東縣警察局也曾在官網呼籲,詐騙不再只是針對高風險交易或投資對象,如今連日常生活中最平凡的買賣行為都可能成為破口。要避免落入陷阱,應謹記「反詐四不原則」:

  1. 不輕易提供個資:包括身分證影本、信用卡資料、銀行帳號,無論是透過訊息、照片還是包裹交付都要避免。

  2. 不點擊不明連結:簡訊、Email、社群軟體中的連結若來源不明,極可能含有惡意程式或釣魚網站。

  3. 不透露驗證碼與密碼:任何理由索取網銀、網站登入密碼或手機收到的認證碼,一律拒絕。

  4. 不隨意加陌生人好友:尤其對方一提到「穩賺不賠」、「高報酬投資」、「急需款項」等關鍵字,務必提高警覺。

警方再次呼籲,遇到陌生人提出「轉帳流程」、「掃描QR Code」、「截圖操作畫面」等指示時,無論多合理聽起來,都要提高警覺、查證再三。保持「零信任」原則,是現今網路世界中最基本的防詐底線。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