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國旅遊最「毒」國家,名單出爐,她返台傳染20人辦公室「差點團滅」
疫情解封後,壓抑許久的旅遊潮全面爆發,加上日圓貶值、交通便利,日本自然成為台灣旅客首選目的地。然而就在大家興高采烈出國賞櫻、吃美食、逛街購物的同時,卻也將一波波傳染病悄悄帶回家。近期網路瘋傳,有旅客赴日出差染上A型流感,回國短短兩天內便傳染給近20位同事,整個辦公室宛如「集體淪陷」,讓人不禁驚呼:這趟旅程值不值得?
根據日本觀光局數據,2024年訪日旅客人數達3677萬9976人次,比2023年激增1.4倍,甚至超越新冠疫情前的水準。其中,台灣旅客從2023年的420萬人次成長至604萬,年增率高達43.8%,成為全球訪日人潮的第三大來源。儘管觀光業復甦令人振奮,但也伴隨著另一波「隱形風險」——包括流感、新冠病毒、諾羅病毒、麻疹、百日咳、梅毒與M痘等多種傳染病正悄然蔓延。
日前一名網友在社群平台Threads上分享,自己的一位同事剛從日本出差返台,沒想到感染了A型流感,返台第二天便陸續傳染給近20位同事,讓原本30多人的辦公室,瞬間只剩下10人能上班。他苦笑說:「這根本是現實版的團滅模擬器!」
這並非個案。2025年初,日本的流感爆發被官方定調為「26年來最嚴重」,許多地區醫院門診擠滿發燒、咳嗽患者,甚至驚傳藝人大S在年初赴日旅遊期間,疑因感染流感引發重症,最終不幸病逝,也讓外界對日本旅遊的健康風險更為關注。
除了流感,腸胃型病毒也是近期日本的防疫大敵。營養師程涵宇指出,諾羅病毒的傳染力極強,少量病毒顆粒即可讓人發病,常見的感染途徑包括食用受污染的生食或海鮮。2025年2月,日本岐阜縣某便當店就爆出集體食物中毒事件,超過300人出現上吐下瀉症狀,甚至有1名男子不幸身亡。3月鳥取縣知名和菓子老舖製作的草莓大福,也被驗出含有諾羅病毒,導致近百人中鏢。
程涵宇提醒,赴日旅遊期間務必避免生食,包括貝類海鮮、生魚片、沙拉與冷食三明治等,最好選擇有衛生評價的餐廳,同時養成進食前、如廁後、料理食物前洗手的習慣。林氏璧(前台大感染科醫師孔祥琪)也提醒,即使只是吃一顆水果,也務必洗淨後再食用,以降低病從口入的風險。
更令人憂心的是,性接觸傳染的疾病也在日本逐年增加。根據疾管署統計,日本梅毒病例從2012年不到900例,到2024年已飆升至1萬4663例,創下史上新高紀錄。而M痘疫情則讓日本被列為「第一級注意國家」,提醒旅客高度警戒。
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指出,疫情解封後許多國家出現「免疫負債」現象,也就是長期沒有接觸病毒、免疫力未更新的結果,使得過往較容易控制的傳染病捲土重來。而日本疫苗接種率偏低、觀光客大量湧入,更助長病毒擴散的速度。
面對這波「境外病菌潮」,陳秀熙強調,旅客在出國前應評估目的地的傳染病風險,盡可能完成流感、新冠、甚至梅毒與M痘的疫苗接種。此外,也要時時留意個人衛生與生活細節,例如避免共用餐具、口罩戴好戴滿、手部清潔確實做到,才能真正安心出遊,平安回家。
畢竟,一趟本該快樂的旅行,若演變為全辦公室大規模感染,恐怕再便宜的機票也換不回健康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