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算什麼!美媒:北京這一招,比起加稅更讓美國痛不欲生

在川普政府喊出新一輪對中關稅措施、掀起貿易戰升級氛圍之際,中國其實早已悄悄出招。根據美國《Politico》網站在4月12日的報導指出,北京在這場貿易角力升溫前,就已經展開一場有備而來的反制行動——針對美國農業與能源出口,實施更隱晦、卻更致命的「非關稅貿易壁壘」。

這波動作從去年底就已經陸續展開。過去四個月,北京透過複雜的行政手段與繞道的第三方貿易流程,悄悄中止或大幅減少對美國牛肉、家禽與液化天然氣的直接採購。與明面上的加徵關稅不同,這些看似繁瑣但其實極具殺傷力的技術性障礙,讓美國出口商甚至連「付錢解決」的選項都沒有。

農業與貿易政策研究所的氣候變遷主任Ben Lilliston直言:「關稅至少還可以靠支付成本來因應,但這種限制出口的做法,是直接堵死你的市場。」而北京顯然對此了然於心——這些限制措施正好鎖定美國農業重鎮如愛荷華州與內布拉斯加州,這些地方不僅是美國農產品的出口核心,更是川普最堅實的選民基礎。北京清楚這樣出招,不僅讓美國經濟受傷,還能直擊川普的政治地盤。

報導也指出,中方並非臨時起意,而是早已對這類貿易手段駕輕就熟。自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後,中國就在國際貿易遊戲中不斷磨練這些戰術。例如十多年前開始,中國就以禁止基因改造食品為由,對進口農產品設下層層關卡;2018年華為高層孟晚舟遭加拿大扣押時,北京也曾以「含有害蟲」為理由,中止自加拿大進口芥花油,直到孟晚舟返國後才解禁。如今對美採取相似戰術,無非是戰略運用的延續。

更值得注意的是,中國這些做法在技術層面上具有「合理性包裝」,往往以公共衛生、檢疫標準為名,看似是依法行政,實則另有政治盤算。喬治城大學教授Marc Busch就分析指出,這些非關稅貿易手段讓中國在貿易戰中取得極大操作空間,「既能在國際輿論中保有解釋空間,又能實質打擊對手產業」,是一種「有理、有力」的攻勢。

眼下,美中貿易緊張關係仍在持續升溫,但比起關稅政策的你來我往,北京這種不動聲色的精準出招,才更讓美國感到無從招架。關稅,可以明算帳;但當出口管道被悄悄關上,美國企業與川普的選情,才是真正首當其衝的受害者。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