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關稅大豁免!台灣64%出口商品躲過一劫,「亞洲最大贏家」另有其人?
美國在最新一波貿易政策上做出重大調整,於4月12日宣布對包括半導體、電腦、智慧型手機等科技產品進行關稅豁免。這項消息一出,立刻讓全球科技產業鬆了一大口氣,特別是長期深受關稅壓力的亞洲國家,這波調整可說是久旱逢甘霖。
根據英國《衛報》報導,這波豁免代表美國前總統川普針對中國發動的貿易戰,已經開始出現「局部降溫」的現象。專家認為,這不僅僅是對中國的讓步,更是針對整個亞洲供應鏈重新評估後的調整,讓台灣、馬來西亞、越南等地也從中受益。
對台灣而言,這是一個相當重大的利多訊號。專家指出,有高達64%的台灣出口美國商品在這次關稅清單調整中被豁免,意味著台灣許多電子與科技產品將得以繼續保持價格競爭力,不需面對額外的10%進口關稅壓力。在國際貿易局勢多變的當下,這樣的結果無疑是一種難得的喘息機會。
然而,真正讓人意外的是,台灣並不是唯一受益者,也不是這次最大的贏家。來自凱投宏觀(Capital Economics)的首席北美經濟學家Paul Ashworth直言,這場關稅鬆綁行動其實讓整個亞洲供應鏈都受惠,甚至點出「亞洲有更大的贏家」。像是馬來西亞有約44%的對美出口商品也獲得豁免,越南與泰國的受益比例也達到30%左右,就連印度、南韓、墨西哥也各自有約10%到12%的商品順利逃過新關稅。
這場「關稅調整秀」背後還有一個亮點角色——蘋果公司。過去川普曾經強勢喊出「對等關稅」,讓依賴中國製造的蘋果幾乎被直接點名。根據《衛報》與《環球郵報》報導,當時若iPhone未能獲得豁免,根據瑞銀的預估,一台256GB的iPhone 16 Pro Max售價可能從1199美元飆升至2150美元,直接翻倍,讓果粉直呼買不下去。但隨著蘋果執行長Tim Cook成功遊說白宮,智慧型手機如今被納入豁免清單,平均關稅稅率從119%大幅降至16%,可說是蘋果與消費者的雙贏。
Ashworth也樂觀看待未來,他認為這次蘋果的成功案例可能會成為其他企業效法的起點,促使更多產業積極投入遊說,爭取讓更多產品列入豁免名單。他強調,這次關稅豁免行動應該不是最後一次,美國未來仍有可能針對其他產品與產業做進一步調整。
總體來說,這場看似是針對中美貿易戰的豁免行動,其實揭示出更深層的產業重整與亞洲供應鏈重新分布。台灣在其中取得不小的成績,但更廣泛來看,整個亞洲地區正迎來一波重整契機,也為未來貿易格局帶來更多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