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赴美另有「背後的隱情」?郭正亮揭示內幕

2025年3月7日,根據中時新聞網的報導,台積電日前宣布將在美國進一步加碼1000億美元的投資,這一消息引發了市場和媒體的廣泛關注。然而,前立委郭正亮在政論節目《新聞大白話》上透露,台積電此舉並不僅僅是因為美國的關稅威脅,而是背後有更複雜的戰略考量。

郭正亮指出,台積電的決策並非單純基於關稅問題。事實上,台積電作為全球領先的半導體製造商,即便美國對其產品加徵50%的關稅,蘋果等大型企業仍然會選擇與台積電合作,因為台積電的製程技術無可替代。然而,台積電選擇進一步在美國擴張生產線的真正原因,卻不僅僅是應對貿易政策,而是因為在技術與設備上可能面臨的巨大風險。

郭正亮透露,台積電可能會遭遇來自美國的其他限制,尤其是在製程設備、製程軟體等領域。台積電需要確保自身的供應鏈不受影響,若美方決定對這些關鍵設備實施出口管制,台積電的全球生產鏈將會遭遇重大挑戰。而且,在台積電的董事會中,甚至有美國商務部的代表,這也可能是影響台積電決策的因素之一。

更為關鍵的是,郭正亮還透露了他聽到的一個消息。來自中東和挪威的主權基金曾詢問台積電高層關於台海局勢的看法,特別是關於台海是否存在戰爭風險。雖然台積電並無法直接回應這一敏感問題,但美國方面卻一直將台海局勢視為影響全球供應鏈安全的重要因素。美方認為,台積電的投資行為是為了增強美國的製造自主權,減少對台灣的依賴,這也是美方推動台積電赴美設廠的背後動機。

郭正亮強調,川普曾公開表示,他通過提高關稅的方式迫使台積電赴美建廠,但這種說法並未完全反映出實際情況。他認為,真正的原因應該是美國對兩岸關係的擔憂。美方擔心,萬一兩岸關係惡化,斷供的後果將可能造成高達5000億美元的全球經濟損失。這種損失對美國的製造業及全球市場無疑是巨大的,因此,美方必須加強對製造業的自主掌控,這也是台積電赴美建廠的潛在動機之一。

此外,郭正亮還指出,川普與拜登在處理這一問題的態度和策略上有所不同。川普上任後,面對台灣問題時,採取了更加積極的措施,推動台積電盡快、盡多地在美國投資建廠。他認為,若兩岸關係在2027年惡化,台積電能夠儘早在美國建立生產線,將有助於減少戰爭風險對全球供應鏈的影響。而拜登則未能像川普那樣,積極推動台積電在美國的布局,這也反映出兩人對兩岸局勢的不同判斷。

台積電在美國建設3奈米及2奈米製程廠,無疑是對全球半導體市場和兩岸關係的一次重要回應。郭正亮認為,台積電此舉不僅是為了迎合美國的市場需求,更是基於對全球供應鏈安全和兩岸局勢的深刻考量。隨著兩岸局勢的發展,台積電的策略性佈局將對全球半導體市場產生深遠影響。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