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口車會降價?不只特斯拉,這些美國製豪車也可能受惠,專家曝內情

最近台美之間的關稅議題炒得火熱,川普拋出「關稅豁免同盟」的說法後,台灣是否會加入、進口美國貨是否能免稅,頓時成為焦點。其中最受矚目的,就是「美國進口車會不會降價?」這個話題。表面看起來只是車價問題,但實際上,背後關係到的不只是汽車產業,還牽動整個台灣的消費信心與貿易布局。

《商業周刊》資深主筆林洧楨日前在《商周戰情室》中揭露,其實許多大家熟悉的「非美系車」,早就已經在美國大量生產。除了大家熟知的 Tesla、Ford,還有許多高人氣的德系豪華車款,像是 Mercedes-Benz GLE、GLE Coupe、BMW X4、X5、X6,這些熱賣的豪華休旅車,都是美國工廠組裝後再銷往台灣。

甚至連日系車也上榜,像是 Toyota 的 Sienna,也是正港「美國製造」。換句話說,雖然品牌不是美國,但車身的產地跟關稅影響其實密切相關。

那這些車真的會因為關稅降低而「大降價」嗎?林洧楨分析,答案是「會,但不會跌到你想像中的地步」。

目前美國進口車的關稅大約在 17.5% 左右,如果台美真的達成某種形式的「零關稅同盟」,理論上這塊成本可以直接刪掉,廠商的價格空間就打開了。

但問題來了,買進口車不只有關稅,還要加上貨物稅(25%~30%)、營業稅、奢侈稅等一連串成本,加總起來佔了售價的非常大一部分。所以即使關稅取消,可能也只是讓車價便宜幾萬到十幾萬,「想一次少個一百萬,沒那麼容易」。

更有趣的是,這波關稅消息還帶來了「心理效應」:消費者開始觀望,覺得「是不是再等等,車就會變便宜」,結果反而讓某些高單價進口車的銷售節奏變慢。

林洧楨提到,部分車商門市已經出現壓力,因為消費者抱著觀望態度、遲遲不出手,讓「消費遞延」成為另一個短期衝擊。這不只是價格的問題,更牽涉到整體車市信心與流動性。

這波討論也讓大家重新認識了一件事:車子品牌 ≠ 產地,產地 ≠ 關稅待遇。過去大家認為美國車就是美系車,但現在全球生產線國際化,一台 BMW 或 Benz 可能來自美國南卡羅來納州的工廠,比美國品牌還「美國」。

至於台灣是否會加入零關稅聯盟,或美國是否真會給台灣這樣的待遇,目前仍有很多變數。不過可以確定的是,車市結構早已不是十年前的樣子,未來進口車是否能降價、降多少,還要看政策走向與業者策略如何調整。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