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Eleven變救命補給站?衛報:戰爭時期,1.3萬家超商將扮演這關鍵角色!
英國《衛報》日前報導指出,台灣政府正研擬一項高度關鍵的戰時應變計畫,核心構想是將全台超過1.3萬間便利商店,包括7-Eleven與全家,轉型為戰時社區支援據點。這不再是電影劇情,而是現實中,台灣針對中國可能武力犯台所作的實際部署之一。
報導引述四位熟悉此規劃的消息人士指出,若台海發生戰爭,台灣民眾很可能會被引導前往家附近的超商,領取基本口糧與醫療用品。屆時,民間救援體系將扮演比以往更關鍵的角色,因為軍警人力勢必會優先調派到前線,維持防禦與作戰節奏。外界普遍預期,一旦戰事爆發,北京方面幾乎肯定會封鎖台灣的對外航運與空中通道,從國際取得人道援助的難度將大幅上升。
在那樣的情況下,超商的意義早已超越「便利」的範疇。憑藉其深入城市與鄉村的分佈密度、獨立運作的物流體系與冷鏈設備,它們可望在最短時間內成為物資流通與訊息傳遞的重要節點。政府規劃中,這些超商不僅會提供物資配給,更可能張貼政府通報、開放設置緊急無線網路熱點,供民眾傳送訊息、搜尋家人或獲得指引。
其實,政府與超商合作並非第一次。早在COVID-19疫情初期,台灣就曾透過便利商店配發口罩,累積下寶貴的民間合作經驗。這一次,政府想走得更遠——把超商轉化為全民防衛網的一環,成為戰時的物資倉儲、訊息窗口、甚至是心理穩定的象徵。
這項構想正由總統賴清德主導成立的「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負責統籌。這個委員會的組成橫跨各界,包括27位資深政府官員、國安專家、民間企業、NGO、宗教界與學術界人士,強調「全民動員」與「社區韌性」的概念。與其把國安視為軍方的專責任務,這次的戰略思維更著眼於讓整個社會都能自主運作,即便在戰火之中也能維持最低限度的日常機能與互助秩序。
此外,《衛報》也點出另一個潛在風險——資訊與通訊系統的中斷。在數位時代,網路癱瘓幾乎等於社會停擺。目前台灣尚無法使用馬斯克旗下的Starlink衛星網路,先前與SpaceX的合作談判已破局。因此,政府正積極籌劃打造屬於自己的低軌衛星通訊網,同時布局約700個應急熱點,原先為軍用設施,但未來也可能向民間開放。
能源安全也是規劃重點之一。台灣約97%的能源仰賴進口,一旦海空被封鎖,能源儲備的天數就決定了撐下去的時間。目前政府的戰略儲備量大致為:煤與石油可供約90天、液化天然氣則約40天。這些數字看似足夠,但若戰事延長或封鎖持續,補給壓力將不容小覷,屆時超商的功能可能會從簡單的補給站,升級為社區自救的核心節點。
可以預見的是,未來的超商不只是賣咖啡與微波便當的地方,它可能是你我在戰爭中,找到物資、訊息與人心穩定感的最後堡壘。這場不流血的準備戰,正在悄悄地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