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對美稀土管制」,川普擬出奇招反制

面對中國大陸近期針對中重稀土祭出出口管制措施,美國總統川普正準備打出一張前所未見的牌。根據《金融時報》引述知情人士的報導,川普正草擬一項行政命令,計畫將太平洋海床下的深海金屬納入美國的戰略資源儲備中,為未來與中國可能的衝突預做準備。

中國自本月初開始限制釤、鋱、釓、鏑、鑥、鈧、釔等七種中重稀土的出口,這些元素廣泛應用於電動車電池、智慧型手機、軍事設備及通訊科技等領域。這項政策立刻對全球供應鏈投下震撼彈,尤其對長期依賴中國稀土供應的美國而言,更是一記警鐘。

而川普政府的反制策略,則顯得異常大膽而前衛。他們鎖定了太平洋海床上的「多金屬結核」,這些歷經數百萬年、在高壓環境下形成的黑色礦石,宛如馬鈴薯般大小,內含豐富的鎳、鈷、銅與錳,是製造電池、電線、軍事裝備所需的關鍵材料,還可能含有少量稀土元素。川普團隊認為,這些深海資源有潛力成為替代中國供應的重要來源。

根據報導,這項行政命令若順利簽署,深海金屬將首度被納入美國的聯邦原油與金屬戰略儲備,成為政府調控的重要物資之一。不僅如此,這份命令也將為未來美國加速取得深海採礦權鋪路,同時推動本土建立多金屬結核加工技術的發展。

知情人士指出,美國高層將深海礦藏視為未來資源競賽的前線。在中國積極拓展對深海海床的影響力之際,華府也意識到,若想在經濟與軍事競爭中維持優勢,就必須在資源掌控上有更多主動權。川普政府此舉,也被看作是美方在太平洋資源開發上,意圖追趕中國腳步的重要信號。

事實上,川普早已多次展現對「資源自主」的高度重視。從施壓烏克蘭簽訂礦產協議、宣稱要「買下格陵蘭」、到試圖整合加拿大的戰略資源,甚至於國內力推增加礦產開採,種種舉動皆顯示川普對地緣資源的野心與企圖。

前白宮國安會幕僚長Alexander Gray指出,當中國逐步將海底視為資源與戰略博弈的前線時,美國專注於深海金屬的開發與儲備,是極具戰略意義的布局。他認為這是美國在未來資源戰爭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儘管美國目前仍嚴重依賴進口稀土,其中絕大部分來自中國,但若深海採礦技術與政策能夠同步推進,未來局勢或許將產生變化。無論川普是否能順利推行這項命令,這場圍繞稀土資源的地緣競賽,顯然才剛剛開始。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