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轉彎?美國關稅政策悄悄放寬,陸晶片、半導體全在豁免清單
美國總統川普日前大動作宣佈「對等關稅」政策,對中國大陸進口產品關稅稅率一舉拉高至145%,中方隨即以125%的報復性關稅強硬回擊,一度讓外界認為美中貿易戰或將再度升級。然而,就在雙方關稅對撞、幾乎進入「準禁運」狀態的同時,美國海關與邊境保護局(CBP)卻在4月11日低調發布最新公告,調整部分進口商品的稅則——其中包括電腦、通信設備、顯示模組以及半導體等高科技項目,直接納入豁免範圍。
這份公告編號為 CSMS #64724565,根據白宮同步發布的總統備忘錄內容顯示,這項豁免是針對本月初川普簽署的第14257號行政命令所進行的「修正說明」。雖然對等關稅政策仍名義上持續執行,但豁免條款中已清楚指出,只要商品符合《美國現行關稅表》(HTSUS)中指定的分類號碼,即可不受加徵關稅的影響。也就是說,無論商品來源國是否為中國大陸,只要落在特定分類之內,進口時皆可豁免高額關稅。
豁免範圍涵蓋多項中美貿易核心項目,包括用於資料處理的電腦與伺服器設備、半導體製造機器、數據傳輸與電信設備、固態存儲裝置、液晶顯示模組以及積體電路元件等,幾乎涵蓋了從上游設備到下游應用的大半導體產業鏈。
特別值得關注的是,本次豁免措施並未明確排除中國製商品,形同讓部分中國出口高科技產品繞過加徵關稅的限制。雖然外界普遍認為川普藉「對等關稅」重拳出擊,是為了在選舉年展現對中強硬態度,但這波技術性修訂卻讓不少媒體解讀為一種「政策轉彎」。根據《CNBC》報導,川普政府內部對於關鍵科技領域的貿易依賴心知肚明,若全面封鎖恐重創美國本土企業供應鏈,因此這項豁免被視為務實妥協之舉。
儘管官方尚未對這項政策調整做出明確回應,但種種跡象顯示,川普政府對中經貿政策恐怕不再是單一維度的強硬,而是開始出現靈活與現實並重的調整訊號。面對全球科技供應鏈的高度依存與中國市場的龐大規模,即便貿易戰聲勢震天價響,最終是否真能「說打就打」,恐怕還得看美方如何在選票與經濟之間取得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