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退讓?關稅下修不設限,中國晶片全線豁免「躲過一劫」
就在中美貿易戰升溫、彼此對開關稅火力全開的同時,美方悄悄送出一份「降溫」訊號。美國海關與邊境保護局(CBP)在當地時間11日深夜更新公告,宣布針對多項高科技產品類別,全面豁免進口關稅,範圍涵蓋半導體、電腦、通信設備與顯示模組等,且適用所有國家——這也等同讓中國大陸相關產業「無聲通關」,一舉解除近期高關稅陰霾。
這項關鍵性公告(CSMS #64724565),源於川普總統在本月2日簽署的第14257號行政命令,原定對進口商品徵收所謂「對等關稅」,目的直指長期貿易逆差國,尤其中國。該命令實施初期已導致中國國務院回敬125%的報復關稅,雙方關稅幾近封殺彼此供應鏈,形同進入「半封鎖狀態」。
然而才過不到十天,美方態度明顯出現鬆動。CBP連續在8日、9日與11日釋出修正訊息,最新內容指出:凡符合《美國統一關稅表》(HTSUS)中特定稅號的產品,即可獲得稅則豁免,不受原行政命令影響。
其中包含的豁免範圍,可說是一線科技產業的心臟部位,包括:
-
電腦與周邊設備(如伺服器、顯示器)
-
半導體製造設備與晶片處理機台
-
電話、數據傳輸等通信設備
-
SSD等固態存儲產品
-
顯示器與模組、LED技術
-
積體電路與半導體晶片本身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本次豁免政策「不指定來源國」,因此中國大陸的對應產品自動納入受惠範圍。對當前正面臨美方「關稅加壓」的中企而言,這無疑是一次意外的喘息空間。
分析認為,川普政府此舉有兩層意涵:一方面釋出「不是針對全部產業鏈」的訊號,維持某些科技供應的穩定性;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回應來自美國本土科技巨頭的壓力——畢竟,一旦晶片與通訊設備全數漲價,不只美中兩邊受傷,矽谷也難全身而退。
此舉是否代表川普在貿易戰策略上的「技術性退讓」?目前尚難斷言。但可以確定的是,儘管嘴上強硬,手上的政策已開始轉彎。畢竟,再怎麼談強硬,經濟現實還是得面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