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大罷免,立法院唱空城?會期變觀光季,委員狂排考察、沈伯洋7天赴美掀熱議

正在關心大罷免進度的你,可能會好奇:立法院最近在忙什麼?答案是——不是審法案,也不是開會,而是大舉出走「考察」!

罷免案進入中後段衝刺,立法院的8個常設委員會本該忙著審預算、處理法案,結果下週(4/14~4/18)24個議程裡,有多達11場安排成考察行程,也就是一半議程直接「不在崗位」。尤其週一(4/15)各委員考察行程最密集,幾乎像是提前放暑假,讓立院一瞬間成了空城。

這樣的安排,在選舉年其實不罕見。據立院人士透露,許多區域立委會趁這時多回選區跑行程,考察則被視為一種對地方「做人情」的方式。但這次不只是個別委員請假,而是幾個整組委員會直接「集體出走」,規模之大、時間之長,讓人難不懷疑,這真的是正常運作?

國防及外交委員會民進黨召委沈伯洋擬於27日起,安排整整7天赴美國會外交。(讀者提供)

國防及外交委員會民進黨召委沈伯洋擬於27日起,安排整整7天赴美國會外交。

最引發爭議的,是國防及外交委員會的民進黨召委沈伯洋。他才在3月規劃了一場赴美行程,說要去休士頓參加世界台灣商會總會的會議,結果自己沒去,剩下3位委員飛美,導致那週外交委員會直接停擺。如今他又規劃了4月27日至5月3日的新行程,將赴美從事「國會外交」,橫跨整整7天,而且正逢會期高峰,還壓到兩次院會。

這趟訪美由綠委王定宇主導的「台美國會議員聯誼會」操刀,預計包括大部分外委會委員都會出席。行程雖打著外交之名,卻讓藍營立委看不下去,直言根本是「會期出國旅遊」。

國民黨立委馬文君就批評,這個會期是她看過「實質開會最少」的一次,不管是法案還是預算解凍案,全都被擱置。她直言:「如果只是為了聯誼、寒暄,為什麼不能利用休會時間?非得選在最該審議預算的時間跑去美國,會不會太離譜?」

馬文君還點出更關鍵的矛盾:「民進黨一直說預算卡關,沒錢不能執行,但該處理預算解凍案時卻找不到人。共諜案、美國軍購、國防預算這些急迫議題也都無法處理,國會難道不應該優先處理國內的問題?」

對此,綠營人士則回應,這趟訪美屬於既定的外交行程,因為參與者多、時間橫跨整週,乾脆就明確排成「考察」,同時也會留下1到2名委員在台灣「留守」。

不過民眾怎麼看呢?畢竟立法院是民意機關,委員們是領薪辦事,不是集體出走、去外地取暖。在罷免風暴之下,選民對國會表現的期待更高,但目前看來,這場「大考察時代」恐怕只會讓人對國會問政能力更感失望。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