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對等關稅」決策內幕曝光,美媒曝:關稅揭曉前3小時才敲定公式!

美國總統川普於4月2日在白宮玫瑰園正式宣布對全球185個貿易夥伴課徵「對等關稅」,聲稱以此矯正長期以來的不公平貿易關係。然而根據《華爾街日報》4日披露,這項政策背後的計算公式竟直到記者會召開前三小時才敲定,突顯政策制定過程之隨興,並引發專家圈廣泛質疑。

根據報導,川普此次所公布的「對等關稅」基礎稅率為10%,自美東時間5日起生效;其中約60個國家稅率高於10%,包括台灣在內的多數中等收入國家被課以20%至40%不等的稅率,台灣稅率高達32%,而部分貧窮國家甚至面臨高達50%的關稅。此政策不僅衝擊市場信心,也導致全球股市劇烈動盪。

《華爾街日報》指出,川普政府內部曾召集多個部門、歷經數周研議,草擬出一份包含貿易實況、關稅結構與非關稅障礙的完整清單,期望能構建一套具有可行性與合法性的計算公式。然而最終,川普僅挑選其中兩個變數納入:其一為美國與各國的年度貿易逆差,其二則為各國對美出口總額。該公式如下:

對等關稅稅率 =(美對某國貿易逆差 ÷ 該國對美出口)× 100

據報導,此一公式的決定時間點為記者會前不到三小時,完全摒棄了原本團隊花費數週擬定的多變量模型。白宮一名官員直言,川普的做法幾近「獨斷專行」,形容其態度為「完全不顧一切、不在乎任何人反對」。

此種簡化到極致的計算方式,與川普第一任期貿易顧問納瓦洛(Peter Navarro)先前提出的「逆差即不公平」論調如出一轍。納瓦洛此次亦是政策拍板過程中最堅定的支持者。其他如副總統范斯(J.D. Vance)、白宮副幕僚長米勒(Stephen Miller)與國家經濟會議主席哈塞特(Kevin Hassett)等人也曾參與多輪會議,但據悉對於公式內容實際影響有限。

值得注意的是,在最後一次高層會議中,哈塞特並未出席,顯示部分經濟官員可能選擇與此決策保持距離。

川普在政策發表時將4月2日稱為「解放日(Liberation Day)」,宣稱此舉將為美國製造業帶來復興契機。但他隔日受訪時卻承認,關稅政策效應需1.5至2年時間方能見效,對經濟的正面影響尚未可知。

然而市場反應卻極為負面。新措施公布隔日,美股創下自2020年疫情爆發以來最慘單日跌幅,而川普去年勝選以來所累積的美元升幅,也在當天全數回吐。部分經濟學者直言,以這種未經嚴謹審核的計算模式推行全球性關稅政策,可能對國際經貿秩序造成長遠破壞。

在美國內部,雖有部分人士讚賞川普「敢於打破既有框架」,但更多聲音則質疑,當國際社會正面臨自二戰以來最嚴峻的地緣經濟風險時,美國是否仍能承擔這類「總統式拍板」所帶來的不可預測性後果。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