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忠謀昔對「合作英特爾態度」曝光!外媒爆台積電出這招才是免死金牌
市場近期傳出,在美國政府施壓下,台積電可能考慮與英特爾展開晶圓代工合作,甚至包括合資或收購其晶圓廠。然而,回顧過去,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與現任董事長魏哲家對與英特爾的合作始終興趣不大。外媒分析,台積電若選擇擴大亞利桑那州產能,並深化先進封裝技術合作,才是更符合其長遠利益的決策。
美國財經網站Quartz報導,產業專家高燦鳴(Culpium創辦人)指出,台積電對於收購或合資經營英特爾晶圓廠並無興趣,無論是獨立經營還是與英特爾合作,對台積電而言吸引力有限。他進一步分析,台積電能夠在半導體產業中居於領導地位,關鍵在於其獨特的企業文化,包括高度專注於技術創新與代工模式的純粹性,而這與英特爾傳統的整合製造模式並不相容。
此外,高燦鳴強調,英特爾的困境並非單純的資金或設備短缺,而是長期在技術與業務策略上的失誤,導致製程發展落後台積電與三星。換言之,即使台積電接手其晶圓廠,英特爾的核心問題依然難以解決,甚至可能讓台積電的經營變得更加複雜。
外媒報導指出,前美國總統川普似乎受到某些勢力影響,這些人士試圖推動自己的建議,但這些建議未必符合美國的最佳利益。美國政府可能希望透過台積電的技術優勢來提振英特爾的競爭力,甚至以強化美國半導體供應鏈為由,促成兩大企業合作。然而,對台積電而言,如何在美中競爭格局下維持技術與市場的主導地位,比單純收購或合資英特爾晶圓廠更為重要。
高燦鳴建議,台積電應優先考慮擴大亞利桑那州的產能,這不僅能穩固其美國市場的地位,也能降低受到政治干預的風險。同時,加強與英特爾及其他美國企業在先進封裝技術上的合作,對於AI晶片產業至關重要。透過提供更多代工服務,台積電既能滿足美國政府對本土供應鏈的需求,又能避免陷入英特爾的經營困境。
根據《中國時報》報導,台灣經濟研究院產經資料庫總監劉佩真分析,台積電與英特爾長期是競爭關係,過去無論是創辦人張忠謀或現任董事長魏哲家,對於合作的意願都極低。她指出,若合資傳聞屬實,這可能並非單純的市場行動,而是美國政府出於強化供應鏈的考量,試圖讓台積電更深度融入美國半導體產業。
然而,劉佩真強調,對台積電而言,直接在美國擴大投資是更為理想的選擇。如此一來,不僅能確保自身技術與營運的主導權,也能降低核心技術外流的風險。畢竟,半導體產業的競爭關鍵在於製程技術的突破,若台積電與英特爾過於緊密合作,甚至共享部分生產資源,恐怕會影響其長期技術優勢。
綜合各方分析,台積電目前最務實的策略,並非入股或收購英特爾晶圓廠,而是透過擴大美國投資、深化與英特爾的先進封裝合作,來確保自身技術領先地位,同時滿足美方對於半導體供應鏈安全的需求。這樣的做法,既能維持台積電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也能避免陷入英特爾內部的管理與技術困境,確保長期發展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