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飛機別碰「這4處」!專家取樣送實驗室:細菌多到嚇人
當你踏上飛機準備開始旅行時,有沒有想過,座位上的某些地方可能是細菌的溫床?根據最新的微生物學研究,飛機內部的衛生狀況可能比你想像的還要糟糕。近日,一位微生物學家在飛行中進行了一項實驗,結果發現,飛機內的某些物品是細菌的重災區,讓人看了都不禁驚呼。
這位名為Nicholas Aicher的微生物學家,在搭乘一趟航班時,帶上了四支棉花棒,分別對飛機上的座椅扶手、餐桌、座位前方的安全手冊以及窗戶遮光板等常見觸碰區域進行取樣。他將取到的樣本分別放入試管中,並帶回實驗室檢測。
回到實驗室後,Aicher將每支棉花棒上的物質分別塗在四個透明的培養皿中,並等待樣本發酵。幾天後,原本清澈透明的培養皿,竟然變得模糊灰暗,表面覆蓋著黃色、白色的細菌。這一發現令他相當震驚,並立即警告公眾:飛機上的這些地方可不容小覷,乘客最好注意避免直接接觸。
哪些區域最髒?
根據實驗結果,飛機上最髒的四個地方分別是:
-
座椅扶手:這是旅客在飛行過程中最常接觸的地方之一,無論是進出座位,還是調整位置,座椅扶手都會經常被手觸摸。長時間不清潔,加上大量乘客交替使用,使得扶手成為細菌聚集的熱點。
-
餐桌:雖然餐桌不如扶手常被觸碰,但在飛機上用餐的過程中,餐桌仍然是高頻接觸的區域。即便是飛機服務人員清潔過,卻無法保證完全去除所有的細菌和病毒。
-
安全手冊:飛機上的安全須知卡通常由各位乘客在登機後查看,但這些手冊的表面長期沒有人清潔,經常被許多乘客翻閱,細菌也因此悄然積聚。
-
窗戶遮光板:這部分往往被忽略,但乘客常會拉開或關閉窗戶遮光板。由於窗戶位置較為隱蔽,飛機清潔人員往往不會專門清潔這個區域,使其成為細菌孳生的場所。
微生物學家建議:搭機防範細菌,穿長袖是最簡單的方式
Aicher在影片中指出,這些令人不安的結果提醒我們,飛機內部環境並不如我們想像中乾淨。他建議,民眾搭飛機時應該穿上長袖衣物,以避免直接接觸細菌污染的區域,尤其是在飛行途中不方便隨時清洗雙手的情況下。
此外,他還建議,乘客應隨身攜帶酒精消毒液,尤其是在登機後,第一時間將自己可能會觸碰的區域進行清潔,如座椅扶手、餐桌、安全帶、空調出風口等,這樣可以大大減少細菌的接觸,保障自身健康。
影片引發廣泛關注:網友驚慌,紛紛呼籲加強飛機衛生
Aicher將這段實驗過程上傳至TikTok後,立即引發網友的熱議。不少網友表示,看到這個實驗後,對飛機衛生的擔憂大增,「真的是好噁心,飛機上這麼髒,還不敢再搭了!」更有一些人直言,飛機本來就很髒,工作人員清潔的力度有限,尤其是在短途航班中,根本不可能逐一清潔每個角落。這讓他們更加提防,不敢輕易觸碰飛機上的任何地方。
如何保障健康,確保飛行安全?
雖然飛機是一個密閉空間,細菌傳播風險較高,但只要采取適當的防範措施,乘客還是能夠大大降低感染的風險。除了攜帶消毒液和濕紙巾外,專家建議,乘客在登機後盡量避免將食物放在飛機上的餐桌上,若無必要,避免觸摸座椅扶手和窗戶遮光板等區域。
此外,為了減少細菌滋生,航空公司也應加強飛機內部的清潔力度,定期對座位、手冊等區域進行全面消毒,確保乘客的安全與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