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表態「不再提高中國關稅」,美中有望3至4周達協議?
美中貿易戰走到新轉折點。美國總統川普17日在白宮明確表示,他「不願意再繼續提高針對中國的關稅」,理由是過高的關稅反而可能抑制雙邊貿易需求。他更透露,美中雙方正積極對話,有望在未來3到4週內達成貿易協議,並聲稱「是北京主動接觸美方」,展現出明顯的和解姿態。
不過,川普話才說完,另一邊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就宣布,將在180天後,對所有中國建造、或由中方擁有的船舶課徵港口費。此舉雖被包裝為「振興美國造船業」,實則延續對中國經濟施壓策略,讓人質疑美方釋出的善意是否真心,或僅為談判籌碼。
川普17日在橢圓形辦公室接受記者採訪時指出,來自習近平主席團隊的高層官員近日已主動聯繫美方,希望重啟談判。他說:「我們一直有聯繫,我對達成協議非常有信心。」雖未明言是否與習近平本人通話,但他強調,「我和習主席關係很好,我認為這種關係會繼續下去。」並稱「只要中國官員主動聯繫,代表習近平一定知情,因為他掌控一切,非常聰明。」
然而根據路透社報導,目前雙方真正具代表性的高層交流尚未展開,談判進展仍停留在初步階段。
川普進一步指出,自己不希望再繼續調高關稅,因為價格一旦過高,反而會打擊市場購買意願。他表示:「有時候價格太高,反而沒人買,所以我寧願不要調漲,甚至讓價格低一點。」
這番言論被外界解讀為「為談判鋪路」,試圖營造雙方將達成協議的樂觀氣氛。
但就在川普釋放「和談」訊號的同時,USTR卻無預警公布新制,宣布從今年10月14日起,對中國建造、或由中方擁有與營運的船舶,課徵「海運服務費」,並分階段逐年提高。
根據公告,第一年起每淨噸課收50美元,3年內逐年調漲至2028年達每淨噸140美元。這項政策影響所有停靠美國港口的中國船隻,將進一步推高中美之間的貿易運輸成本。
台灣航運業界解讀,這項費用將以「實際靠港船隻」為課費標準,較先前傳出的「以船公司整體船隻比例」計算方式更具彈性。業者可以透過聯盟船隊調度,減少中國造船靠港比例,進而降低衝擊。
目前國內主要貨櫃三雄長榮、陽明與萬海,駛往美國航線上的中國造船比率分別為0%、17%與0%,整體影響相對有限,甚至可能因運價上漲而受惠。
針對美方的新課費措施,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18日火速回應,批評美方此舉將擾亂全球產業鏈與供應鏈,推升全球運輸成本,也加劇美國國內通膨壓力。林劍強調:「中方將採取必要手段,堅決捍衛自身權益。」
外電亦披露,中國已悄悄對美祭出反制,停止進口美國液化天然氣超過10週。儘管尚未正式宣佈政策改變,但此舉被視為對美方壓力行動的無聲抗議,也為雙邊談判增添更多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