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造船業面臨危機,軍工承包商披露:數千家已倒閉
美國的造船業近年來處於衰退,特別是軍事艦船的建造面臨嚴重挑戰。根據美國海軍的數據,目前美國海軍擁有296艘軍艦,而中國海軍的艦船數量預計將在今年突破400艘,這讓美國的海軍力量在數量上逐漸落後於對手。這一現狀背後,隱藏著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美國造船業的萎縮,對軍事和商用造船領域的未來構成了重大威脅。
美國軍工業的重要企業之一,Fairbanks Morse防務公司的執行長喬治·威迪爾(George Whittier)日前披露,近年來美國軍艦的數量不斷下降,尤其是軍艦的更新換代速度遠遠跟不上老舊艦船的退役速度。根據報導,去年美國海軍的預算僅撥款新建6艘軍艦,但同時卻有15艘軍艦退役;今年的情況也不樂觀,預算同樣是6艘新艦,但卻有19艘軍艦即將退役。
威迪爾指出,這種軍艦數量的下降,嚴重影響了美國海軍的長期運作與戰力維持。他補充道,數千家供應商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倒閉,而剩下的350家供應商也面臨著嚴峻的經營困境,許多企業根本無法繼續支撐下去。
與此同時,美國聯邦參議員馬克·凱利(Mark Edward Kelly)也透露了美國商用造船業的嚴重衰退情況。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美國每年建造的商用船隻數量從1萬艘下降至僅剩85艘。相比之下,中國每年建造商用輪船的數量已達到1,000艘,遠超美國的建造能力。而且,某些中國造船廠的規模,甚至超過了美國所有造船廠的總和,顯示出兩國在造船業上的巨大差距。
《美國之音》報導中指出,美國海軍依然在艦船的噸位和火力方面保持世界領先地位,但在艦船的總數量上,已經明顯落後於中國。美國國防部預計,中國海軍將在2025年突破400艘軍艦,而美國則希望到2040年能將自家軍艦數量增加至380艘,儘管如此,這依然無法追趕上中國的步伐。
此外,關於美國商用造船業的困境,《老波 The No-Filter Generalist》在臉書上指出,全球僅有約0.2%的船隻是在美國建造,而中國則占據了全球74%的造船能力。在大型貨櫃船的建造領域,美國已經無力競爭,超過95%的大型貨櫃船由中國建造。
這一現象背後的根本原因之一是《1920美國商船法》第27條,也被稱為《瓊斯法案》。該法案規定,所有從事美國境內水路運輸的船隻,必須在美國建造並登記。然而,這項保護主義政策也帶來了副作用。根據報導,2023年美國出廠的貨輪George III價格高達2.25億美元,而同期韓國同類型的貨輪僅需4,000萬美元,價格差距高達五倍。這種巨大的價格差異,使得美國的造船業競爭力大幅削弱,最終在國際市場上無法與其他國家競爭。
分析指出,這一政策不僅摧毀了美國的造船業,還對美國的國防能力造成了嚴重損害。當面對緊急狀況時,美國的造船業將無法提供足夠的軍事和商用船隻,對國家的安全和經濟發展造成雙重威脅。
總結來看,美國造船業的衰退,無論是在軍事還是商用領域,已經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如果不加以解決,這將對美國的國防能力以及其在全球貿易和海運領域的競爭力造成深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