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北京下達「出清美債」核彈級指令,專家示警:代價將極為震撼
在中美關係再度緊張之際,金融市場近日傳出一項引發全球震盪的消息:中國政府疑似已著手啟動「金融核選項」,準備大規模出清所持美國國債。這一舉動不僅讓美國公債市場出現劇烈波動,更被專家形容為「兩敗俱傷」的極端反制方式。
根據多家媒體引述匿名消息人士指出,這項出清行動疑似由中共高層直接拍板,初步目標是拋售約500億美元美債,並在未來數月逐步縮減整體持債規模。消息曝光後,市場立即出現劇烈反應,美債殖利率在短短數日內急速飆升,10年期公債利率從3.88%竄升至4.5%,而20年期更突破4.97%,創下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的最大單日漲幅。
中國此次疑似拋售美債,被外界視為對美國總統川普再度祭出懲罰性關稅的報復。4月9日,川普針對中國的回擊措施不滿,宣布對中製產品額外課徵50%關稅,讓2025年以來的加徵稅率累計高達104%。隨後,中國也同步反擊,將對美關稅稅率拉升至84%,雙方貿易戰升溫的同時,也引發資本市場強烈反應。
專家指出,貿易戰早已從關稅和科技領域延燒至金融層面,中國若真的選擇減碼甚至大規模拋售美債,將重創美債市場穩定,也可能動搖全球投資人對美國資產的信心。但這同時也可能對中國自身造成極大傷害,因為大筆拋售將壓低債券價格,導致中國持有的債券市值縮水,且資金回籠後面臨再投資的難題。
過去,美國公債一直被視為全球最安全的資產之一。然而這一波劇烈震盪,讓避險基金與大型機構投資人也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壓力。不僅中國傳出正在拋售部位,一些使用高槓桿操作的基金也因市場流動性不足,被迫同步賣出美債,進一步加劇價格下跌與殖利率上揚的壓力。
30年期美債殖利率甚至短暫突破5%,創下超過40年來最大三日漲幅。專家認為,若拋售行動持續,美債價格還將面臨更大壓力,且美國政府未來發行新債的成本也會因此上升,對其財政造成不小挑戰。
在中美激烈對峙的同時,台灣科技產業亦受到波及。市場傳出,美系晶片大廠為因應未來可能更劇烈的關稅環境,已醞釀下修對台積電的晶圓投片量。法人表示,儘管台積電仍是產業龍頭,短期內第二季財測恐將呈現小幅衰退,但全年展望仍具支撐力。
台積電目前正值法說會前的緘默期,對此市場消息未予回應。不過法人預期,4月17日的法說會將成為市場觀察中美衝突對半導體供應鏈影響的關鍵指標。
面對川普政府的高關稅策略,不少企業選擇提前拉貨,以避開關稅上路後的成本壓力。截至9日晚間,已有71家上市櫃公司公布3月營收創下歷史新高,較2月與去年同期大幅成長,顯示這波「搶貨潮」確實奏效。
不過法人也警告,由於拉貨高峰已過,加上出貨開始放緩,4月與第二季的營收恐怕不如預期,企業將面臨一段短期調整期,營收數據恐將回落。
對於中國是否真的會持續出清美債,國際金融專家普遍持保留態度。美國前財政官員指出,中國雖有能力在短期內拋售部分債券,但若真的全面出清,反而可能造成自身資產重大損失,且國際資本市場對中國的信任也會遭到動搖,影響其長期資金流入與匯率穩定。
另一名華爾街資深債券交易員則表示,「這種出清規模一旦發生,不只會震撼市場,還可能迫使美聯儲緊急應對,甚至引發全球資金重分配。」他提醒投資人務必密切關注後續中方動向,以及美國政府的因應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