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投書《彭博》:4點直球回應川普關稅政策

面對美國總統川普重啟對等關稅的強硬作法,台灣總統賴清德選擇主動出擊,於美東時間4月9日親自投書美國主流媒體《彭博新聞社》(Bloomberg),系統性地回應華府新一輪的貿易壓力。文章中,賴清德不僅展現出強烈的信心與合作誠意,也提出了具體可行的策略,企圖為未來的台美貿易關係重新定錨。

賴清德強調,儘管當前全球貿易環境充滿不確定性,但台灣始終是美國在印太地區最重要的經濟與安全夥伴。他指出,台灣與美國的關係不只是買賣雙方,更是建立在共享價值與戰略利益基礎上的夥伴關係。他也重申,雙方有能力攜手克服眼前的挑戰,甚至定義整個印太區域的未來格局。

文章中,賴清德針對川普「對等關稅」的主張,提出四項具體回應。首先,他表明台灣願意在公平互惠的原則下,與美國推動「零關稅」的長遠目標。他表示,台灣本身的關稅稅率已相當低,未來願在對等的基礎上進一步調降,並重啟停滯已久的台美貿易協議談判。

其次,他指出,台灣將大幅提升對美採購的規模,尤其針對美國能源、農產品及製造業商品,來實質縮小雙邊貿易逆差,同時也會擴大軍購,展現對美方安全承諾的具體支持。

在投資方面,賴清德也提到台灣企業近年來已是美國重要的外資來源之一。以台積電為例,目前在美國的投資總額已達1650億美元,未來將持續擴大。他也透露,政府將成立跨部會的「美國投資小組」,來進一步協助企業拓展在美佈局,加強雙邊經濟連結。

最後,賴清德清楚表態,台灣願意全面消除所有非關稅貿易障礙,包括過去美方關切的低價產品轉運、出口控制等問題,台灣都願採取實質行動處理,為彼此創造更具信任基礎的貿易環境。

整體而言,這封投書不僅是對川普關稅政策的正面回應,更是一場精心鋪排的外交攻勢。賴清德透過這場公開對話,傳遞出台灣並非僅以受害者姿態面對關稅威脅,而是主動提出解方、展示合作誠意,希望在經貿戰略之中,為台美雙方找到一條雙贏的出路。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