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在美開董事會恐爆「震撼消息」tsmc拿得到關稅「免死金牌」?
近期,美國針對台灣及其他國家進口商品徵收關稅的消息讓市場感受到強烈震撼。尤其是,台積電作為全球半導體領頭羊,如何應對即將來臨的關稅風暴,成為投資人關注的焦點。
過去一週,隨著美國重新調整關稅政策,台積電及其他台灣電子代工大廠的未來動向成為市場熱議話題。美國政府曾計劃從2月4日起,對來自加拿大和墨西哥的進口商品徵收25%的關稅,而對中國的進口商品則徵收10%的關稅。然而,在經過一番外交協商後,美方同意將這些新關稅政策延後實施至少30天,主要是因為加拿大和墨西哥承諾加強打擊毒品走私等犯罪行為。
儘管如此,這些關稅措施依然對全球市場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尤其是對台灣的電子代工企業而言,這意味著更多的不確定性。事實上,台灣的主要電子代工企業如鴻海、緯創等已經將其部分生產基地轉移至墨西哥,而這些工廠一旦受到關稅衝擊,將面臨利潤縮水的困境。更具挑戰性的是,台積電的主要競爭對手,尤其是像NVIDIA等AI伺服器製造商,也面臨著產能過剩與市場需求波動的雙重壓力。
台積電的優勢:能否在關稅風險中自保?
儘管面臨美國政府對外國半導體晶片的高關稅,台積電仍具備強大的市場議價能力,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轉嫁部分成本給美國客戶。台積電擁有全球65%以上的半導體市場份額,尤其在先進製程領域,台積電占據全球90%的市佔率。這使得它在全球半導體市場中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即使在面對關稅政策風險時,也能相對控制風險範圍。
目前,台積電在美國設有多座製造工廠,並且持續擴展美國市場的影響力。雖然川普政府的關稅政策可能會對台積電的短期利潤造成一定壓力,但從長期來看,台積電仍然能夠利用其在先進製程上的技術領先,保持市場競爭力。事實上,美國政府對台積電等企業提出的關稅措施,或許正是為了刺激更多的半導體製造業回流美國,加強本土製造業的競爭力。
然而,即使台積電有能力將部分成本轉嫁給美國客戶,但這一過程仍然需要一段時間。台積電在美國的多座工廠建設及生產試產都經歷了數年的積累,直到去年年底才開始正式投入生產,這意味著即使美國政府加大對外來晶片的關稅,台積電的生產遷移與調整也並非一蹴而就。
台積電董事會:是否會是關鍵時刻的轉折點?
台積電的董事會將於2月18日(台灣時間2月12日)在美國召開,這可能是一個至關重要的時間點。此次會議的焦點,將不僅僅是關於台積電的未來發展計畫,還可能涉及美國政府與台積電的進一步協商。投資人及市場都將密切關注董事會上是否有與美國政府在關稅政策方面進行新的談判或策略調整的消息,這將對台積電股價和台灣股市產生重大影響。
目前,台積電的股價仍然維持在相對高位,其在全球半導體市場的領先地位讓其在風險面前擁有較強的抗壓能力。若此次董事會能成功達成新的協議或計劃,將有望進一步穩固其在市場中的主導地位,並為未來幾年的成長奠定基礎。
結語:
在全球半導體市場中,台積電無疑是最具影響力的企業之一。儘管面臨美國加徵關稅的挑戰,台積電依然擁有強大的技術實力和市場份額,使其在未來的風險中能夠維持競爭力。隨著董事會的召開,我們將能夠更清楚地了解台積電如何應對即將到來的關稅風暴,以及這些策略對全球市場的深遠影響。投資人應密切關注此次會議,並為未來的市場波動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