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子化衝擊!高雄竟42所國小新生「不到10人」,3校「僅1人報到」
高雄市114學年度國小新生第一階段報到結果近日公布,全市共有42所國小的新生人數未滿10人,其中更有興田國小、小林國小與建山國小等3所學校僅1名學生報到。少子化的浪潮持續衝擊偏鄉教育,學生人數銳減不僅影響學校的運作與資源配置,更威脅著一個社區的文化延續與教育希望。
這些位於山區或人口外移嚴重地區的學校,如大樹區的小坪國小、杉林區的上平國小、茂林區的多納國小與桃源區的寶山國小,也都面臨新生人數僅3人的窘境。學生少,班級縮編,師資也可能面臨調整壓力;但在這樣的環境下,許多小校仍選擇「留下來」,繼續為僅有的幾位學生提供全面教育,展現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感與韌性。
興田國小校長吳孟珠指出,雖然今年僅有一位新生報到,但學校並未因此縮減教學品質或活動內容,仍會安排完整課程與活動,並確保孩子在課堂上獲得足夠關注與支持。「我們希望這個孩子能在校園裡快樂學習,不因人數少而失去應有的成長機會。」
甲仙區的小林國小因2009年莫拉克颱風帶來的88風災,造成當地嚴重災情與人口流失,至今影響未歇。校長李宗憲表示,目前學校在籍學生僅2人,新生報到也只有1位。不過學校並未因此放棄推展多元教育,而是因材施教,讓學生在美術、運動項目中找到自信與興趣。他也補充:「我們學生升上國中後的表現不輸他人,這就是小校用心教學的成果。」
桃源區的建山國小校長曾國義也坦言,今年僅1名新生報到,是歷年來最低的一次,但學校仍投入大量心力推展音樂課程,推動「一人一才藝」的教學模式,讓孩子在合唱、樂器演奏等方面表現不俗,也讓家長更願意留下孩子就讀。
相較之下,去年新生報到人數掛零的六龜區新威國小,今年逆勢增加至4位新生,成為偏鄉小校中的一線曙光。校長陳怡婷表示,學校以客家文化與自然教育為主軸,並和附設幼兒園順利銜接,讓家長感受到學校的用心與穩定性。「我們不只教課本,更讓孩子認識山林、傳統與藝術,讓他們即使住在山裡,也能打開眼界。」
面對小校可能因人數過少被併校的風險,高雄市教育局已修訂相關政策,規定若學生人數低於40人,且有明顯流失趨勢,需提出為期三年的「永續發展計畫」,並接受教育局年度訪視與輔導,以確保學校能繼續運作並保持教育品質。這項政策既是對資源的審慎規劃,也是在為小校爭取喘息與轉型的空間。
在少子化與城鄉資源不均的雙重夾擊下,偏鄉教育所面臨的不只是學生減少,更是如何延續社區文化、維持教育公平的艱難課題。但在這些僅有一人報到的小校中,仍能看到老師與校長們的堅持與熱忱——他們相信,即使只有一位學生,也值得擁有完整的教育與關愛。
「一人也值得教」,在偏鄉不是口號,而是一份真實而溫暖的承諾,讓教育在最邊緣的地方依然閃閃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