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台灣斷交後「白蝦出口崩盤」宏都拉斯:想重回台灣市場

宏都拉斯與台灣斷交僅兩年,當地的白蝦出口量便急劇下降,造成當地水產業的危機。根據宏都拉斯全國水產養殖協會(ANDAH)的數據,白蝦出口從2022年的2070萬磅降至2023年的2030萬磅,而2024年更是重挫至僅660萬磅,跌幅高達67%。這樣的劇烈下降無疑對當地經濟造成重創,尤其是對白蝦養殖業,造成了養殖場倒閉和大量失業,數千家庭的生計受到波及。

面對出口崩盤的情況,宏都拉斯政府積極尋求挽回市場。外交部長雷依納在接受《美洲廣播電台》訪問時表示,政府目前正在與台灣接觸,尋求重返台灣市場的機會。他提到,宏都拉斯政府也在與南韓洽談衛生許可,試圖開拓新市場,但他強調,台灣依舊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市場。雷依納指出,宏都拉斯的白蝦品質上乘,具備拓展外銷的潛力,尤其是在台灣市場,這對於當地的白蝦產業至關重要。

自2023年3月宏都拉斯總統席卡斯楚宣布與台灣斷交並轉向與中國建立外交關係以來,台灣市場的丟失對當地白蝦業務造成了嚴重影響。台灣原本提供的免關稅待遇和優惠價格,是宏都拉斯白蝦業的重要支持力量。然而,與中國的貿易未能彌補台灣市場的空缺。中國大陸近兩年內對宏都拉斯白蝦的進口量極為有限,僅進口了兩個貨櫃的數量,顯然無法填補失去的市場份額。

這場產業衰退也影響了宏都拉斯的基層經濟,尤其是水產養殖業。隨著養殖場的倒閉和大量失業的出現,宏都拉斯社會和民生面臨巨大壓力。面對這一困境,宏都拉斯政府已經表示希望重啟與台灣的經濟和貿易往來,並希望透過恢復白蝦貿易,重新開放台灣市場,以挽救當前低迷的白蝦出口產業,並減輕社會和經濟的困境。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