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清明超特別!3地雷食物別吃,中醫師:小心百病纏身

今年清明節特別重要,因為今年適逢閏六月,夏天會比以往更長。中醫師鄒瑋倫在接受CTWANT訪問時強調,這段期間若飲食不當,可能引發多種健康問題。特別是在這個時候,過量食用冰品、油膩食物以及隔夜菜,恐怕會讓許多健康問題接踵而來,影響身體狀況。鄒醫師提醒,在清明時節,應以滋陰養肝為飲食重點,選擇清淡、營養均衡的食物是最適合的選擇。

鄒瑋倫解釋,農曆每三年會有一個閏月,今年的閏月就是閏六月,這樣一來,今年的夏季會格外長,這使得養生的重要性更為凸顯。「俗話說『清明不養生,盛夏看醫生』,今年夏天格外長,若不注意養生,後果會更嚴重。」她指出,清明時節人體陽氣逐漸上升,新陳代謝加快,這時候若吃錯食物,會對身體造成不必要的負擔。

此外,鄒醫師特別提到,應避免食用三種食物來保護健康。首先是冰品,雖然天氣變化大,氣溫高時容易想吃冰品,但這樣會傷陽氣,破壞體內的能量平衡。其次,油膩食物應避免食用,這不僅會加重脾胃的負擔,還可能影響身體的消化系統,特別是在春季這樣氣候變化多端的時期。最後,鄒醫師強調,由於春季氣溫多變,容易讓內分泌系統紊亂,因此清明節期間不宜食用冷藏的隔夜菜,因為這些食物可能會導致胃食道逆流、脹氣等消化問題。

對於應該吃些什麼,鄒瑋倫建議,可以多吃一些春季蔬菜,如豆芽、菠菜、芥藍、蘆筍等,這些食物能幫助增強體力並提升免疫力。春季也是豆類食物的盛產季節,黑豆、黃豆等富含蛋白質的豆類,以及四季豆、荷蘭豆等富含纖維質的蔬菜豆,都是很好的選擇,這些食物能幫助減少過敏反應,對維護健康大有裨益。

此外,中醫師林易萱也在接受訪問時指出,清明節前後的濕氣較重,可以多吃一些具有利水、健脾效果的食物,如生薑、薏仁、紅豆和山藥等,有助於體內的循環與水分代謝。保持適量運動,微微出汗能夠促進氣血運行,疏解肝氣,並排除體內的濕氣。這樣的養生方式不僅能夠度過清明節,還能為接下來一整年的健康打下基礎。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