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口危機加劇:2025年4月新生兒僅8684人,創單月史上新低
台灣的人口負成長問題再次敲響警鐘。根據內政部在5月9日公布的戶口統計資料,2025年4月全台新生兒僅8684人,不僅較3月減少704人,更創下歷來單月出生人數新低。這也使得台灣總人口自2023年末以來,連續第16個月呈現負成長趨勢。
截至4月底,全台總人口為2336萬5274人,與上月相比減少9468人;若與去年同期相比,一整年下來人口減少將近5萬人,等於平均每天流失超過136人。人口自然增加(出生減死亡)為負8521人,加上社會移動(遷入減遷出)也呈現負947人,使得總體人口繼續走跌。
出生率持續低迷令人憂心。4月出生數折合年粗出生率為千分之4.52,平均每五分鐘才有一名新生兒誕生;相對之下,同月死亡人數達1萬7205人,年粗死亡率為千分之8.96,等於每2.5分鐘就有一人離世,人口負成長的態勢越發明顯。
若進一步檢視地方人口變動情況,桃園市、台中市及新竹縣仍維持正成長,桃園市以年增率1.02%位居首位;反觀離島地區如連江縣、金門縣以及首都台北市,則呈現明顯人口流失。這不僅反映出生率不足的問題,也與居住成本、就業機會、以及年輕人口外流息息相關。
婚姻與家庭面向同樣值得關注。4月全台結婚對數為6520對,粗結婚率僅千分之3.39;離婚則達4334對,粗離婚率為千分之2.26。換言之,每三對結婚的人中,就有兩對不到一年可能面臨婚姻解體的風險。社會對婚姻與生育的觀念轉變,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在出生人口的持續低迷中。
台灣正面臨急速的人口轉型挑戰。低出生、高死亡、加上青年移出與移民流失,構成「三重負壓」。未來不僅將衝擊勞動力結構與教育資源配置,也可能引發年金制度、醫療照護、國防與經濟永續等更深層的結構性問題。
若此趨勢持續未能有效扭轉,台灣或將逐步邁入「人口崩退」時代。政策面如何刺激生育、鼓勵婚育與支持家庭結構的多元性,將是政府與社會急需正視的關鍵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