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腹脹別輕忽!40歲男竟確診大腸癌肝轉移,醫揭3大危險症狀
近年來大腸癌有年輕化趨勢,民眾對一些看似小毛病的輕忽,可能因此錯失黃金治療時機。肝膽腸胃科醫師謝文斌近日分享一名40歲男性的案例,提醒大家提高警覺。
這名40歲男子平時不抽菸、不喝酒,生活習慣看似正常,但唯一的風險因素是體重過重。他因為長達兩個月出現腹部悶脹的不適,才終於就醫檢查,沒想到一檢查竟發現罹患大腸癌,且病灶已轉移至肝臟,屬於晚期。
謝文斌指出,這幾年臨床上發現越來越多年輕患者確診大腸癌,而且不少人在就診時已進入晚期。除了有家族病史、肥胖、久坐不動等高風險族群外,許多年輕人也會因為輕忽身體訊號、缺乏定期篩檢,而錯失早期治療的機會。
他提醒,若出現以下三大症狀,務必及早就醫檢查:
-
腹部長期不適或悶脹
-
排便習慣明顯改變
-
體重無故下降
這些都可能是腸胃道疾病的警訊,其中也包括大腸癌。
此外,謝文斌也提到另一名44歲男性病患的經驗。對方在3、4年前曾切除過大腸息肉,之後卻沒有進行定期追蹤,最近再次回診時發現新的2公分息肉,切除後證實為大腸癌。這再次凸顯「息肉→癌變」的風險不可忽視。
他強調,大腸癌常由腺瘤性息肉發展而來,若能在息肉階段即時發現並處理,往往能大幅降低癌變風險。若切除後病理報告顯示已有癌變,醫師會進一步安排CT、MRI或腫瘤標記(如CEA)等檢查,釐清癌症分期並制定治療方案。若癌細胞仍侷限在黏膜層,可能不需額外治療;但若已擴及腸壁或淋巴結,則須考慮手術或化療。
總結來說,大腸癌並非年長者的專利,越來越多年輕人也面臨風險。唯有提升警覺、重視身體發出的警訊,並落實定期篩檢,才能掌握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關鍵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