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實驗室發現「新冠狀病毒」,類似COVID-19 宿主範圍更廣
COVID-19疫情爆發至今已逾五年,全球科學界持續關注冠狀病毒的研究進展。近日,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的專家在蝙蝠體內發現一種新型冠狀病毒「HKU5-CoV-2」,其入侵細胞的方式與COVID-19病毒相同,但宿主範圍更廣,顯示其具備跨物種傳播的潛力。目前該病毒僅在實驗室環境中被發現,尚未在人類體內檢測到,專家也強調該病毒的效力遠低於COVID-19,呼籲外界無須過度恐慌。
根據香港《南華早報》報導,這項研究由武漢病毒研究所、廣州科學院及廣州實驗室的科學家共同進行,並發表於國際知名期刊《細胞》(Cell)。研究團隊在蝙蝠體內發現這株新型冠狀病毒,並命名為HKU5-CoV-2。
研究報告指出,HKU5-CoV-2具備一種特殊的蛋白酶,能與人體及其他哺乳類動物細胞中的「血管收縮素轉化酶2」(ACE2)結合,這與COVID-19的SARS-CoV-2病毒的感染機制相同。該病毒在實驗室模擬環境下,成功進入人類腸道與呼吸道細胞,顯示其具備跨物種感染的能力。
試管研究顯示,HKU5-CoV-2的ACE2結合能力甚至比原始COVID-19毒株更強,顯示其適應力更高,可能感染更多類型的哺乳動物。然而,研究人員強調,雖然該病毒具備潛在感染能力,但目前尚未在人類或動物宿主中發現其自然傳播的證據。
對於這項發現,專家表示,儘管HKU5-CoV-2展現了較高的適應性與廣泛的宿主範圍,但現階段沒有證據顯示其具有人際傳播的風險。研究人員強調,該病毒的效力遠低於COVID-19,且仍處於實驗室研究階段,並未在人類或其他動物群體中檢測到相關病例。
科學家表示,這項發現有助於理解冠狀病毒的演化與跨物種感染機制,未來將進一步研究該病毒的生物學特性及可能的防疫對策,但目前不應過度擴大解讀,亦無須對人類健康造成過度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