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名醫心梗猝逝,醫示警: 流感正值流行期,4症狀不要拖
高雄市知名骨科醫師、中正脊椎骨科醫院院長吳明峯日前驚傳病逝,享壽62歲。起初傳出是因流感併發心肌梗塞,但經了解,吳明峯並未出現明顯流感症狀,真正死因可能與長期過勞及器官衰竭有關。
目前正值流感高峰期,醫師提醒,若感染後出現4大警訊,包括高燒不退、呼吸困難、病情惡化,以及症狀從上呼吸道蔓延至頸部以下,應儘速就醫,避免併發嚴重後果。
流感高風險族群須警覺 這4種情況快就醫
家醫科醫師粘曉菁在《icare愛健康》節目中表示,一般健康者染流感後多能自行康復,但年長者、幼童、免疫力低下者及慢性病患者須特別留意。若病程中出現下列4大症狀,應立即求醫:
1️⃣ 高燒不退:體溫超過39度,服用退燒藥後仍無明顯改善,尤其孩童與長者須特別注意。
2️⃣ 呼吸困難:若感到胸悶、血氧濃度降至90%以下,可能代表肺部發炎已影響呼吸功能。
3️⃣ 症狀持續惡化:例如流鼻水從清澈變為黃綠色濃稠狀,代表可能已有細菌感染。
4️⃣ 病毒影響擴大:初期僅有喉嚨痛、流鼻水,後續卻出現講話吃力、喘不過氣、無法平躺睡覺,代表病毒可能已影響肺部,須立即就醫。
研究:感冒後心臟病風險增3倍
心臟內科醫師劉中平指出,國外研究顯示,感冒後心臟病發生率將增加3倍以上,原因與發炎反應導致血液凝固、血管收縮及血管內皮功能異常有關。此外,感冒引起的交感神經活化及代謝異常,也會使心臟血流不穩定,進而提高心肌梗塞風險。
長期觀察發現,接種流感疫苗能有效降低相關風險:
✅ 一般人接種流感疫苗 → 可減少50%猝死機率、20%中風風險。
✅ 心血管疾病患者接種流感疫苗 → 心肌梗塞風險可降低30%,保護效果甚至可與戒菸相媲美。
醫師建議:疫苗+健康管理 減少重症風險
醫師提醒,預防流感最有效的方式仍是接種疫苗,搭配良好生活習慣,如規律運動、充足睡眠、均衡飲食及適當舒壓,才能降低疾病風險,保護心血管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