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再對中強硬出招!「180天後」對陸船收港口費,金額曝光

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將自180天後開始對所有中國大陸營運的船舶,以及中國製造的船隻徵收港口費用。這項強硬政策,不僅是川普經濟民族主義的延續,也被視為對中國在全球造船產業主導地位的直接挑戰,意圖藉此重振美國本土造船業與海事供應鏈。

這項由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公布的新規定指出,針對來自中國或由中資營運的船隻,美方將依據其載貨數量收取不同費用。以散裝貨輪為例,未來進入美國港口將按每噸貨物收取50美元,並在未來三年內每年再調漲30美元;而對於貨櫃輪,則依貨櫃數量計算。若是中國製造的船舶,即便非中資營運,也將被徵收每噸18美元或每個貨櫃120美元的費用,並同樣逐年調升。此外,非美國製造的運車船還將按每輛車加收150美元,並限制每艘船每年最多收費五次。

雖然相關費用已較川普政府先前提出的每艘150萬美元的構想有所下修,但業界仍對此政策感到高度緊張。多數航運公司擔憂,美方的這項措施將大幅提升經營成本,並可能迫使中國船隻轉向其他市場,進一步改變全球航運版圖。

川普政府在聲明中強調,中國透過國家補貼及不公平競爭,長期壟斷全球造船產業,導致美國造船業者無法生存,並損害了本國勞工利益。「中國基本上已達成其產業主導地位的戰略目標,我們不能再坐視不管。」USTR直言,美國必須以具體政策手段回應這場不對稱競爭。

此政策的影響已開始浮現。根據英國出口與國際貿易學會的說法,一些原本預定前往美國的中國船舶已開始轉向英國與歐洲港口,導致當地碼頭出現嚴重擁堵。學會會長福吉奧內指出:「這些船舶為避開新費用而改變航線,對歐洲物流也造成衝擊。」

這並非川普任內首次祭出對中強硬政策。在其第一任期內便掀起激烈的中美貿易戰,而此次港口費徵收計畫,更被視為其延續「美國優先」戰略的關鍵一步,特別是在川普第二任期強調「重建製造業」、「反對中國補貼政策」的大政方針之下。

儘管白宮表示,此項措施目的是「恢復公平競爭」,但外界普遍認為,這將進一步升高中美之間的經濟緊張,也可能引發中國方面的反制行動,使全球貿易環境更加不穩。全球航運業、出口商與進口商都正密切關注美中後續的政策動向,因為任何變化,都將深刻影響全球供應鏈與物價波動。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