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淘寶現危機,最嚴重恐遭撤資,原因曝光!經濟部曝最後期限

隨著美國近日對來自中國的小額包裹徵收高達90%的重稅,台灣本地對電商平台的監管也隨之升溫。立法院中多位立委針對台灣現行小額包裹免稅制度提出質疑,認為現行每年12次、每次新台幣2,000元以下可免稅的規定,已被部分電商平台利用為「灰色地帶」。其中,阿里巴巴旗下的「台灣淘寶」更是被點名為首要關注對象,甚至可能面臨最嚴重的情況——撤資出場。

經濟部次長江文若在立法院備詢時指出,台灣淘寶目前是在地以「台灣淘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名義設立。然而,去年雙11期間,其實該公司就因為所發布的廣告與實際營業項目登記不符,遭到開罰,並被要求限期改善。江文若明言,若屆期未完成改正,不排除依法廢止其營業許可,甚至進一步要求資金撤出台灣。

至於這個「最後期限」何時到?江文若表示,目前尚未到期,但確實訂在2025年上半年內。換言之,這家中國電商巨頭在台灣的命運,最快可能在數個月內出現劇烈變化。

財政部也已開始著手檢討相關政策。財政部長莊翠雲指出,台灣小額包裹多數透過海運快遞進口,其中又以來自中國者居多。現行的免稅機制可能已對國內電商與零售產業構成不公平競爭。對此,財政部不排除針對小額包裹實施差別待遇,例如考慮取消中國進口商品的免稅資格。

立委郭國文則進一步揭露,台灣淘寶疑似透過「繞道操作」來迴避法規——表面上以廣告公司名義登記,實際上卻藉由運費補貼、低價傾銷的方式,大舉進軍台灣市場。根據他所提供的數據,僅2024年一年,淘寶進入台灣的小額免稅包裹就高達3,337萬件,顯示其市場滲透率之深。而使用淘寶的台灣民眾,更已超過556萬人,占比極高。

淘寶是否真的會在這波壓力下黯然撤出?雖然尚未有明確結論,但這場關乎跨境電商、產業公平與貿易政策的角力,顯然才正要進入白熱化階段。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