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災加碼0056慘賠30萬,這網友領悟「1個真理」全場點頭認同
台股上週歷經一場史詩級修正,三天暴跌近4000點,讓不少人見識到什麼叫做「牛轉熊只在一瞬間」。在這波下殺中,有網友選擇加碼高股息ETF——元大高股息(0056),但沒想到進場後只過了短短兩天,帳面就蒸發了將近30萬,最終他選擇認賠出場,並在Dcard上分享自己的親身經歷與反省,揭露了許多散戶面對市場震盪時常犯的錯,也道出一個聽過無數次卻總是在痛了之後才真正理解的投資鐵則:「不是閒錢,就別碰股市。」
這位網友表示,自己從2023年9月開始以定期不定額的方式投入0056,初衷很簡單,就是希望把手邊的一百萬分六次投入,在兩年內靠穩定的配息累積現金流。他當時的計算是,0056每季配1.07元,一年配息約4.28元,兩年下來能領到8.56元,搭配自己分批買入、成本控制在36元左右,預估總報酬率可達23%,再加上相對穩健的波動,對他來說這是一個看似合理的保守策略。
然而,真正的考驗來得比想像中快,也來得猛烈許多。
4月7日,美國宣布對中國實施對等關稅,全球市場信心動搖,台股當天重挫2065點,跌勢一路延續到4月9日,加權指數最低來到17,391點,短短三天就跌掉了3,905點。原本他還告訴自己這是「逢低加碼」的機會,便決定動用剛領到的40萬年終獎金,再度買入0056,希望拉低成本、提高未來配息的回報。
但市場沒有照他的劇本走。買進後的0056仍持續下探,短短兩個交易日,他的總持股價值就大幅縮水,整體損失逼近30萬元。即便扣除過去幾個月累積的配息約3.5萬,實際虧損仍高達26.5萬。這場本來預期為「撿便宜」的操作,最後卻變成一次教科書等級的錯誤示範。
他坦言,自己一開始只是單純不想把錢放在定存,因為每年1.75%的利率根本追不上通膨,兩年下來實質購買力恐怕少掉超過6%。而當他看到0056年報酬率接近9%,加上「定期定額、長期持有」的說法聽起來又合理又安心,於是便決定進場試水溫。但真正進場之後才發現,當股價急跌、帳面資產大幅縮水時,理性的公式、漂亮的報酬率,都比不上內心那股惶恐。
更糟的是,這筆錢不是閒錢。那40萬是他兩年後要用來補貼房屋頭期款的資金,當帳面虧損不斷擴大時,他自然無法像真正的長期投資者一樣「放著不看」。焦慮與恐慌之下,他做出了一個違背初衷的決定——賣出所有持股,提前出場,留下一筆慘痛的虧損,也讓他的財務自由目標瞬間拉遠了一大步。
事後回想,他才真正明白,定存雖然報酬低,但穩定,且不會讓人失眠;而股市雖然可能帶來高報酬,卻也意味著風險與劇烈波動。如果拿的是不該輸的錢進場,任何小波動都會讓人心神不寧,市場的震盪瞬間就能讓人拋棄原本的策略與紀律。
他在文末總結說:「定期定額、長期持有,聽起來是簡單的道理,但真要做到,前提是你能夠承受短期的波動,且這筆錢在短期內不會被拿來用。真正的閒錢,才經得起考驗。」
這篇貼文一出,引起網友熱議。有些人質疑他為何在股災中選擇賣出,認為既然是ETF就該放著不動;也有人認為,既然用的是未來的生活資金,自然無法像「真正的閒錢」一樣放手不管。「我賠了一百多萬還是繼續抱著,因為我知道這筆錢十年內都不會動到,」有網友這樣回應,點出情緒抗壓力與資金屬性之間的密切關聯。
當然,也有不少人表示理解,認為這位原PO的反省其實很有價值。很多人在進場前都以為自己能「抱得住」,直到市場真的崩盤才知道,自己的心態與財務結構根本撐不住那種壓力。而這份痛過之後的清醒,反而比賺錢更珍貴。
「這不是0056的錯,也不是股市的錯,」他最後寫道,「是我自己沒搞清楚,什麼叫閒錢,什麼叫風險。」
或許,這才是每個投資人都該深刻記住的一堂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