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台積電!散戶哀嚎被「這檔股票」害慘,三天虧掉上百萬

台股近期風雨飄搖,短短三個交易日就重挫近4000點,許多投資人眼睜睜看著帳面資產蒸發,哀鴻遍野。其中,最讓散戶叫苦連天的,並不是重量級的台積電,而是另一檔昔日人氣王——鴻海

根據《Dcard》論壇上網友的發文,不少投資人帳上瞬間慘賠超過百萬。其中一位苦主寫道:「三天內虧損120萬,其中光鴻海就貢獻了80萬。」其他留言也陸續湧現,「-72萬,幾乎都是鴻海和廣達」、「連同美股總共賠160萬,鴻海佔了絕大多數」,成為本波股災中最受詬病的個股之一。

鴻海清明連假前的收盤價還在153.5元,但開市三天竟連續跌停,最新股價跌至112.5元,跌幅高達26.7%,讓不少投資人措手不及。作為台股的權值股之一,這樣的跌勢無疑對市場信心造成重大打擊。

而這波重挫背後,不僅僅是台股自身因素,更與國際情勢高度相關。美國前總統川普重返白宮後再度揮舞關稅大刀,宣布將基準關稅拉高至10%,同時對各國商品課徵至少10%的「對等關稅」。其中,台灣面臨的稅率高達32%,讓出口產業如臨大敵。

根據經濟部國貿署公布的資料,台灣出口至美國的商品中,自動數據處理設備及其零件佔比高達58.1%,其次為電腦零附件(5.5%)與積體電路(4.6%)。也就是說,伺服器、電腦周邊與半導體等高科技產品,幾乎首當其衝。

雖然台灣的半導體大多透過東南亞國家如泰國、越南、印度進行加工再出口至美國,但在「對等關稅」機制下,這些間接出口也難逃波及。

近年來,隨著美中貿易戰、美國供應鏈重組政策與AI產業快速發展,台灣企業加深與美方的貿易連結,原以為是機會,現在卻成了風險。鴻海作為全球供應鏈的重要一環,受此政策牽動最為劇烈,自然成為市場砲火的集中點。

目前投資人情緒仍相當保守,不少人選擇「斷尾求生」,也有人等待反彈機會。但無論如何,這波跌勢再次提醒投資人:高人氣不代表高抗震力,散戶在進場前還是得多看基本面與國際局勢,別只看股價表現。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