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10天10強震,台灣卻靜悄悄?地震專家這樣示警了

近期全球地震活動異常活躍,短短10天內已發生10起規模6以上的強震,遠超過過往平均值。然而,與此形成強烈對比的是,台灣自3月28日至今已連續5天未發生任何地震,甚至連小區域的地震活動都完全沒有,這種情況相當罕見。地震專家郭鎧紋警告,這可能代表兩種可能性:要嘛是地殼活動暫時進入平靜期,要嘛就是地震能量「卡住了」,若是後者,台灣恐怕須提防較大規模的地震即將發生。

郭鎧紋指出,去年一年內全球共發生100起規模6以上地震,其中10起達到規模7,而依照過往數據,平均每個月應該會發生8起規模6以上、1起規模7以上的地震。然而,從今年3月21日到30日,全球10天內就出現10起規模6以上地震,這個頻率足足是背景值的三倍,顯示近期地震活動異常活躍,值得特別關注。

然而,最令人擔憂的,並非全球地震的活躍,而是台灣近5天的異常「靜默」。郭鎧紋回顧過去數據,發現這種現象在台灣並非首次出現,而每當台灣經歷連續數天「無震期」後,往往會迎來較大規模的地震。例如,2022年2月21日至25日台灣曾連續5天無地震,結果2月26日就發生規模4.4地震,3月23日更出現規模6.7的強震。同年8月到9月也曾發生6至7天的「地震空窗期」,結果9月17日、18日連續發生規模6.6與6.8的大地震。去年2月6日至10日台灣連續5天未發生地震,緊接著2月11日出現規模3.9的前震,後來在4月3日花蓮發生規模7.1的強震,證明這類現象確實值得警惕。

除了台灣的地震動態外,鄰近的日本近期也高度關注地震風險。日本政府近日公布最新研究報告,指出若南海海槽發生大地震,最壞的情況可能導致高達29萬8千人死亡,並摧毀超過235萬棟建築物。由於日本是台灣人經常旅遊的國家,郭鎧紋建議,不論是在國內或海外,民眾都應該提高防震意識,隨身攜帶哨子,萬一在強震中受困瓦礫堆,哨子能成為關鍵的求生工具。

面對地震難以預測的特性,郭鎧紋強調,民眾應隨時做好準備,備妥緊急避難包,確保家中固定大型家具,並熟記緊急避難路線,以降低地震來襲時的風險。台灣地震頻繁,這幾天的「異常平靜」是否會成為下一次強震的前兆?或許未來幾周就能見分曉。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