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再現黑色星期五!外媒分析背後「罪魁禍首」恐是它
美國股市週五(29日)出現劇烈震盪,四大指數全面收黑,市場一片愁雲慘霧。道瓊工業指數暴跌715.80點,跌幅達1.69%,收在41,583.90點,標普500指數下跌112.37點(1.97%),來到5,580.94點,科技股為主的那斯達克指數更是大跌481.04點(2.70%),跌至17,322.99點,而費城半導體指數則重挫130.34點(2.95%),收報4,284.91點。這場股災不僅讓投資人損失慘重,也讓市場開始擔憂,美股是否會迎來新一輪下跌潮?
這次市場的劇烈波動,外媒普遍將矛頭指向密西根大學公布的最新通膨預期數據。根據調查,密西根大學3月的消費者通膨預期大幅攀升,未來一年通膨率預期從先前的4.9%上修至5%,創下2022年10月以來新高,而五年期通膨預期也來到4.1%,是自1993年2月以來的最高水平。這一數據立刻引發市場恐慌,因為它意味著通膨壓力仍然沉重,聯準會(Fed)可能需要更長的時間來等待降息時機,甚至可能被迫維持高利率更久。
事實上,這已經不是密西根大學的數據第一次引發市場動盪。根據外媒統計,自川普當選美國總統以來,過去六次密西根大學發布通膨預期調查報告時,美股都經歷了不同程度的下跌,這次也不例外。市場對這份報告的反應如此劇烈,正是因為聯準會一直強調「通膨穩定下降」是降息的關鍵條件,而如今數據卻反其道而行,讓原本期待降息的投資人瞬間轉為悲觀,紛紛拋售股票,導致美股應聲重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