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低薪困境怎麼形成?粉專嘆:很不幸我們遇到李登輝

近期,DeepSeek推出AI開源模型,以十分之一的成本達到ChatGPT的水準,震撼全球科技界。粉專「工程師看政治」藉此討論台灣經濟發展,直指政治對經濟的影響,並回顧台灣低薪困境的成因,認為關鍵在於錯過兩次重大轉折點。

粉專指出,台灣近三十年GDP成長主要依賴半導體與資通訊出口,尤其是台積電的發展。1980年代,台灣處於「生於憂患」的時期,第一代創業家奮鬥,政府官員如孫運璿、李國鼎等人推動半導體產業,促成了1987年台積電的誕生。1996年ITA協定讓半導體產品進出口免關稅,提升台灣的國際競爭力。然而,當時政府原本規劃推動亞太營運中心,卻因李登輝上任後實施「戒急用忍」,導致計畫終止,錯失產業轉型機會。

粉專認為,1996年與2000年是台灣經濟發展的兩大關鍵轉折點。除了亞太營運中心的停擺,2000年後多個產業因政治影響陷入停滯,經濟環境惡化。2013年,服貿協議原本是台灣服務業的翻身機會,卻因政治操作被貼上「賣台」標籤,最終胎死腹中,讓台灣再次錯失與國際市場接軌的機會。粉專直言,當年反服貿的群眾「精神勝利」後,回歸低薪現實,至今未見改善。

粉專強調,2025年的台灣,經濟發展模式仍未改變,高薪可能下降,但低薪仍無法翻身。DeepSeek的成功源於開放,而OpenAI因封閉而受限,這同樣適用於台灣經濟。只要中國持續開放市場並積極競爭,科技發展將無法被封鎖。台灣亦然,唯有擺脫封閉政策、改善兩岸關係,才能真正連結國際市場,打破低薪困境。最後,粉專呼籲選民,2026與2028年的選舉,應拒絕支持持續拖累經濟發展的政黨。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