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最新民調「跌破眼鏡」,沈富雄:大罷免風波是主因
《美麗島電子報》今天(24日)公布的最新2月國政民調顯示,總統賴清德的執政滿意度為48.6%,但不滿意度已達41.7%,與此前的數據相比顯示出顯著下滑。民調還針對民眾認為誰在推動對在野陣營立委的大罷免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23.9%**的受訪者認為是民間團體推動;23.1%認為是賴清德及民進黨主導;16.4%認為是民進黨立法院黨團及總召柯建銘的行動;而只有0.2%認為是行政院長卓榮泰在推動此事;**36.4%**的受訪者未作出明確回答。
對此,前立委沈富雄在23日的政論節目《TVBS戰情室》中分析認為,賴清德的聲望下滑,與大罷免風波有著密切的關聯。他指出,賴清德對大罷免的態度猶豫不決,讓民眾感到困惑和不滿。沈富雄強調,民眾原本以為這一切背後是賴清德主導的,但他卻不斷否認,這樣的態度被認為顯得虛偽,並且與賴清德長期以來的形象不符。他直言,賴清德表現得像個“假仙”,在關鍵時刻不敢站出來表明立場,這讓外界對他的信任度降低。
政治操作與民意反應
沈富雄進一步指出,若賴清德能夠直接站出來支持這場大罷免行動,清楚表態自己主導的話,反而能夠改變目前的負面局勢。他認為,如果賴清德能在此問題上顯示出決心與領導力,不僅能消除猶豫不決的印象,也可能使民調回升,增強其政治形象。
大罷免風潮在近期政治局勢中愈發升溫,根據中選會的統計,截至2月19日,共收到64起罷免案,其中54起為立委罷免案,涉及34位國民黨立委與17位民進黨立委。這些罷免案反映出民眾對立法院部分立委的不滿,並表現出對兩大主要政黨——國民黨與民進黨——的激烈對立。
在這樣的背景下,賴清德作為民進黨的領袖和政府的負責人,其立場和態度對局勢的影響巨大。然而,賴清德對這些罷免案的處理態度不夠明確,且未能在關鍵時刻果斷發聲,使得外界質疑他是否能有效領導並解決民眾的不滿情緒。
在這場風波中,賴清德的兩難處境十分明顯。若他站出來支持這些罷免行動,可能會激化與反對派的對立,甚至引發黨內外的反感;但若選擇回避或保持模糊態度,則可能無法獲得選民的信任和支持,進一步影響他的政治形象與民調表現。
沈富雄認為,賴清德若能展現出更為堅定的政治態度,無論是支持或反對,至少能讓選民感受到其明確的立場,並減少對其猶豫不決的負面評價。他強調,政治領袖必須在關鍵時刻表現出果斷和責任感,這樣才能贏得民眾的支持。
隨著大罷免案進一步發酵,賴清德及民進黨在未來幾周內的表現將成為關鍵。賴清德是否能有效處理這場風波,化解民眾的不滿,將直接影響其未來的政治前景與選舉競爭力。目前,民調的下滑無疑對賴清德帶來了壓力,未來的幾個月內,他能否改變局勢,將考驗其領導能力及政治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