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診塞爆開會討論? 醫嘆「衛福部老套路」:見過好幾次了

全台急診室大爆滿,醫護人員人力嚴重吃緊,台灣急診醫學會日前發出警告,若問題未解,恐掀起急診醫護「大規模出走潮」。面對這場醫療危機,衛福部今(24)日召開會議討論應對方案,不過,一名急診醫師卻不抱期待,直言這場會議只是「例行寒暄」,結論早已寫好,「這種套路已經見過好幾次了!」

醫師直言:官員來寒暄,最後還是要醫院自己扛

這名急診醫師在粉專「急診醫師碎碎唸」發文,分享自己過往經驗,表示類似的討論會議他已見過無數次。官員們一坐定,便開始互相寒暄,拜個晚年,「微笑、舉手、說你好」,確認大家健康無礙後,最終結論往往不外乎以下三點:

  1. 要求各醫院落實調控床位,但實際操作依舊困難重重。
  2. 強調保障急診重症患者的就醫權益,卻沒有提出具體執行方案。
  3. 將急診滯留時間納入醫學中心評鑑標準,甚至可能剔除資格,進一步加劇醫院的壓力。

這名醫師無奈表示,衛福部每次遇到急診壅塞問題,處理方式始終如出一轍,根本沒有解決問題的實質作為。

急診爆滿怎麼解? 醫師建議改革給付制度

該名醫師直言,其實解決問題的方法很簡單,「小病不要給付,大病給付,並採用個人帳戶制」,認為這樣可以有效減少不必要的急診資源浪費。他也指出,許多國家對輕症患者不提供醫療給付,結果重症病患的死亡率也並沒有比台灣高,意味著現行制度確實有優化空間。

醫師順帶衛教:「微笑、舉手、說你好」是中風初步判斷

此外,該醫師也藉機衛教,提到會議上的「微笑、舉手、說你好」其實是判斷中風的初步評估方式,提醒大家記住這個口訣,若發現親友出現異常,應盡速就醫。

急診困境何時解? 醫護期待真正的改革

面對急診室的壓力逐年加劇,醫護人員已經疲於奔命,然而,若決策者仍無法提出具體有效的改革方案,恐怕這場「塞爆危機」只會不斷重演。醫界期待,這次會議不只是「例行打招呼」,而是真正找出可行的解方,讓台灣的急診醫療體系不再瀕臨崩潰。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