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放臭屁」是大腸癌警訊?醫:出現2異狀快檢查

台灣大腸癌發生率居高不下,許多人擔心頻繁放臭屁是否與大腸癌有關。對此,肝膽腸胃科醫師陳炳諴表示,放屁的氣味與頻率受飲食、腸道細菌影響,並非單一疾病徵兆。然而,若近期放屁次數明顯增加,或氣味突然變得特別惡臭,就應提高警覺,盡快就醫檢查,以排除大腸癌的可能性。

正常放屁 VS. 異常放屁

人體腸胃道本來就會產生氣體,部分透過嗝氣排出,部分則從肛門排出。根據研究,每日放屁10~20次屬於正常範圍。但若放屁次數暴增至40~50次,或是屁味變得異常臭,則可能是腸胃問題甚至疾病的警訊。

大腸癌的潛在症狀

陳炳諴指出,大腸癌通常不只會影響放屁,還可能伴隨其他症狀,如:

  • 持續性腹痛或嚴重腹脹
  • 不明原因的噁心、嘔吐
  • 排便異常(如黑便、血便)
  • 體重異常下降
  • 貧血

若放屁異常的同時合併這些症狀,務必盡快就醫檢查。

放臭屁不一定是癌症,但這些狀況要當心!

放屁帶有惡臭,通常與腸道內蛋白質分解產生硫化氫有關,例如高蛋白飲食、腸道菌群失衡等因素都可能導致氣味加重。然而,若腸道內有腫瘤,可能會影響消化與排便,造成腸道阻塞,使食物殘渣堆積並產生惡臭氣體,導致放屁異常頻繁且氣味刺鼻。此外,大腸癌患者的腸道黏膜容易破損出血,而血液中含有大量蛋白質,在厭氧菌分解後,也會釋放惡臭氣體。

醫師建議:注意身體異狀,定期篩檢

陳炳諴提醒,若發現自身放屁情況突然改變,尤其是長期氣味惡臭或頻率明顯增多,應提高警覺,及早就醫檢查。此外,50歲以上民眾或有家族病史者,建議定期接受糞便潛血檢查與大腸鏡篩檢,以確保腸道健康,降低大腸癌風險。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