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降息有難度?Fed高層揭關鍵條件
美國聯準會(Fed)理事Michelle Bowman於17日表示,目前貨幣政策處於適當水準,若要進一步降息,必須看到更多明確顯示通膨放緩的數據,才可能做出決定。她的發言顯示,Fed對降息仍持審慎態度,使市場對今年多次降息的預期進一步降溫。
Bowman在美國銀行家協會(ABA)發表演說時指出,核心通膨自去年春季以來已有放緩趨勢,這讓她對通膨持續下降的信心有所提升。然而,她強調,通膨減緩的過程可能比Fed預期的更久,尤其在勞動市場依舊強勁的情況下,薪資成長可能帶動通膨壓力,使物價穩定面臨挑戰。
美國1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3%、月增0.3%,雙雙高於市場預期,顯示物價壓力仍未完全消退,也使得Fed在1月會議上決定按兵不動,維持基準利率在5.25%至5.5%的高檔水準。這也與Fed官員的立場一致,即不會過早調降利率,以確保通膨確實受控。
Bowman進一步指出,雖然通膨整體有所下降,但仍未達到Fed的2%長期目標,且部分商品與服務價格仍然波動較大。此外,強勁的就業市場與穩定的薪資成長,可能會讓通膨回落的速度變慢。這使得Fed必須更長時間維持當前利率,以進一步觀察貨幣政策對經濟的影響。
根據美國勞工部數據,1月非農就業人口增加35.3萬人,遠超市場預期的18萬人,失業率維持在3.7%,顯示美國勞動市場仍然火熱。這也讓部分經濟學家認為,通膨可能較難快速下降,進而影響Fed的降息決策時程。
由於近期經濟數據仍顯示美國經濟具韌性,加上Fed官員對降息保持審慎態度,市場對於今年降息的預期大幅降溫。根據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的FedWatch工具,投資人目前預估Fed最早可能在6月才開始降息,且全年僅可能降息1碼(0.25個百分點),低於先前市場預期的3至4碼降息幅度。
此外,部分專家擔憂,川普若再度當選,美國的貿易與關稅政策可能推升物價,甚至引發全球貿易戰,使通膨降溫進程受阻,進一步影響Fed的決策。這些不確定性因素,讓Fed在政策上更傾向保守,以避免過早降息導致通膨反彈。
目前市場普遍認為,未來幾個月的CPI與就業數據將成為Fed政策方向的關鍵指標。如果通膨明顯降溫且經濟成長放緩,Fed才有可能放鬆貨幣政策。但若物價與薪資增長仍然強勁,市場可能需要為更長時間的高利率環境做好準備。
隨著市場對降息的預期轉變,股市與債市的反應也將成為關注焦點。若市場進一步調整降息預期,可能影響資金流向,並對美國與全球經濟帶來連鎖反應。Fed的下一步動向,將持續牽動全球金融市場的神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