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種隔夜菜別吃,毒素下肚恐致癌 「國民天菜」也中
許多人習慣將前一天的剩菜加熱後繼續食用,認為這樣既不浪費又方便。然而,營養師提醒,有些食物經過長時間存放、反覆加熱,可能產生毒素,甚至增加癌症風險。其中,綠葉菜類、海鮮類與油炸類食物最不適合重複加熱,建議當天食用完畢,以確保健康。
1. 綠葉菜類:硝酸鹽變毒素,癌症風險增
綠色葉菜富含硝酸鹽,在烹煮後若存放過久或反覆加熱,細菌會將硝酸鹽轉化為亞硝酸鹽,可能增加罹癌風險。此外,蔬菜中的維生素也會因多次加熱而流失,營養價值大打折扣。
⚠️ 代表食材:
- 莧菜
- 青江菜
- 小白菜
- 空心菜
- 高麗菜(被稱為「國民天菜」)
2. 海鮮類:細菌滋生,蛋白質氧化影響腸胃
海鮮本身容易腐敗,長時間存放不僅可能滋生細菌,還可能因蛋白質氧化而變質,若保存不當或未充分加熱,食用後恐導致腸胃不適,如噁心、腹瀉等症狀。因此,螃蟹、蝦子、貝類等海鮮,應盡量在當天食用完畢,以免影響健康。
⚠️ 代表食材:
- 螃蟹
- 蝦子
- 貝類
3. 油炸類:高溫加熱釋放致癌物
油炸食物原本就含較高的油脂,若再經過二次高溫加熱,可能產生致癌物「丙烯醯胺」,長期攝取恐增加慢性病與癌症風險。此外,市售炸物常使用回鍋油,不僅影響心血管健康,也可能產生過量自由基,加速身體老化。
⚠️ 代表食材:
- 炸雞
- 薯條
- 天婦羅
- 炸豆腐
如何減少隔夜菜的風險?
營養師建議,食材還是當天料理、當天吃最健康。但如果不得不存放,應遵循以下原則:
✅ 冷藏溫度應保持在4°C以下,減少細菌滋生
✅ 進食前應徹底加熱至100°C以上,避免病菌殘留
✅ 優先選擇耐放、不易變質的食物,如豆製品、根莖類蔬菜
此外,衛福部豐原醫院營養師許啟松指出,綠葉菜中的亞硝酸鹽含量其實很低,真正需要擔心的是冷藏溫度不夠低,導致微生物污染,提高腸胃炎的風險。因此,正確的儲存與加熱方式,才是避免食物安全問題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