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產業」第一個因關稅被判死刑!出貨量崩到只剩14%
隨著美國前總統川普的關稅政策全面上路,全球產業鏈無一倖免。其中最先爆出重傷的,就是看似高貴不凡、實則風雨飄搖的鑽石產業。金融時報指出,全球規模高達820億美元(約新台幣2.6兆元)的鑽石市場,如今正深陷出口受阻、需求緊縮的雙重夾殺。被視為全球鑽石貿易重鎮的比利時安特衛普,出貨量已暴跌至僅剩正常時期的七分之一,也就是約14%。
這波衝擊,正是來自美國針對鑽石進口課徵10%關稅的新制上路。不僅如此,根據原產地的不同,美方更進一步實施額外的報復性關稅,對印度等國出口商品課徵高達27%的懲罰性稅率。這無疑讓以出口為命脈的鑽石加工與交易產業陷入沉重壓力。
安特衛普鑽石中心執行長倫特梅斯特斯坦言,目前每日出貨量僅剩七分之一,幾近全面停擺,她直言「這整個產業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寒冬」。她也質疑,鑽石遭列入課稅名單,缺乏明確邏輯,因為與黃金、銅等其他金屬資源相比,鑽石本就不具戰略性,也非美國國內生產的可替代品。
美國身為全球最大鑽石消費市場,需求量占全球約50%,但由於本土並無鑽石礦藏,進口便成為其產業供應鏈的唯一選項。然而這次川普政府針對鑽石開刀,對內未能帶來任何就業紅利,對外卻重創了包括比利時、印度與非洲多國的鑽石貿易格局。印度目前負責全球超過九成的鑽石切磨作業,然而根據「原產地視為加工地」的貿易規範,印度出口的鑽石正首當其衝遭美方重稅壓力。
業界資深人士、Trustco Resources董事長Richard Chetwode表示:「如果說這產業已經在下坡,這波關稅就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他認為,這樣的政策根本無助於將鑽石製造業帶回美國,反而可能逼迫整個供應鏈進一步萎縮。
事實上,鑽石業近年已多次遭遇逆風。新冠疫情期間的全球經濟緊縮、人造鑽石的市場崛起、以及年輕世代對傳統奢侈品價值觀的轉變,都讓原本就景氣低迷的鑽石產業雪上加霜。如今再碰上貿易壁壘,整個市場的信心幾近崩盤。
鑽石產業分析師Paul Zimnisky則補充指出,在全球經濟前景充滿不確定性的背景下,消費者往往會優先暫停非必需性支出,這對鑽石這類奢侈品的需求構成重大壓力。他直言:「鑽石,正逐漸被消費者市場遺忘。」
而這是否只是鑽石產業的寒冬,或是一場長期性的產業洗牌與淘汰?當前的政策變局恐怕只是序幕,全球貿易與供應鏈將如何調整方向,將成為未來幾個季度值得持續觀察的焦點。